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輪作休耕試點要立足“藏糧于地”

  • 發佈時間:2016-02-15 05:55: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輪作休耕不是減少耕地,也並非廢耕、棄耕,要從“藏糧于地”的角度出發,穩妥地、有計劃地統籌推進。實行土地休耕制度試點後,部分耕地退出耕種範圍,勢必造成當年糧食生産增長減緩。因此,必須健全完備的中央及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有關部門對糧食流通調控的手段也要與時俱進

  輪作休耕是當前農業生産領域的熱點話題。探索試點耕地輪作休耕以來,儘管總體進展良好,但有些地方因擔心産量下降對試點不積極,也有些地方將休耕等同於廢耕,放任土地撂荒。筆者認為,輪作休耕不是減少耕地,也並非廢耕、棄耕,要從“藏糧于地”的角度出發,穩妥地、有計劃地統籌推進。

  在耕地比較充足、糧食供大於求的時候,輪作休耕容易推行。正因如此,當前是試點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恰當時機。一方面,糧食連年增産,主要農産品供應充裕,休耕有底氣;另一方面,耕地開發力度過大,土壤品質下降,糧食倉儲補貼負擔較重,休耕有必要。因此,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既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當然,試點輪作休耕的前提是必須科學認識“藏糧于地”。事實上,無論長期過度透支地力還是把休耕等同於棄耕,癥結都在於未能認識到輪作休耕與糧食安全的統一關係。休耕的目的是恢復地力以提高土地品質,進而提高單産。而重視糧食安全不等於追求現實的糧食産量增加,而是保護糧食生産能力,培育生産潛力和可持續性。

  輪作休耕必須考慮我國國情,相關試點要謹慎。休耕要嚴守耕地紅線,大面積盲目休耕不可取,應選擇生態條件較差、地力嚴重受損的區域先行,把輪作休耕與農業長遠發展佈局相結合。既要防止不問地力如何,先列入休耕範圍再説,造成耕地大面積拋荒;也要防止一些農戶出於個人利益,不讓自己承包的土地實行休耕。對休耕的土地要加強管理,不得任其退化;要通過財政補貼,鼓勵農民在休閒季節種豆科綠肥等作物以提高地力。

  輪作休耕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分類型推進。通過輪作、休耕、退耕、替代種植等多種方式,對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區開展綜合治理。我國幅員遼闊,耕地資源稟賦差異極大,必須針對不同區域的情況規劃耕地休耕計劃。比如,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土壤貧瘠的西部地區,側重於生態保護型休耕;土壤污染較為嚴重的東部地區或城市郊區側重於環境修復型休耕。

  説到底,輪作休耕在我國仍是新生事物,試點地區應在遵循保護糧食産能和保護農民收入的前提下,穩妥探索具體實現途徑。由於制度性規定尚未出臺,土地休耕的政策原則、對象條件、面積比例、期限和補償標準等問題亟待探索。實行土地休耕制度試點後,部分耕地退出耕種範圍,勢必造成當年糧食生産增長減緩。因此,必須健全完備的中央及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有關部門對糧食流通調控的手段也要與時俱進。

  總之,我國國情特殊,耕地輪作休耕制度也較為複雜,既要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又要讓土地適當休養生息;既要考慮勞動投入,還要保證農民收入;既要平衡各類農産品供給,還要找準不同區域耕地的癥結所在。因此,必須嚴守耕地紅線,科學有序地開展輪作休耕試點;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以農業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為基礎,真正實現“藏糧于地”,促進生産生態協調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