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藏邊境千年古村的“鳳凰涅槃”

  • 發佈時間:2016-02-15 05:55: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10日是春節大年初三、藏曆新年初二,記者離開海拔2700多米的吉隆鎮,驅車沿之字形崎嶇道路上升近600米,來到乃村。

  這裡是去年西藏“4·25”地震的重災區,坐落在山中間的臺地上,北邊是直立千仞的峭壁,南邊是高山懸崖,與拉薩相距約900公里,距加德滿都約100公里。

  60歲的次旺多吉曾當過16年的村委會主任,掰著指頭列舉黨和政府送來的東西:“有帳篷、米麵、糌粑、高壓鍋、鐵爐子、電動酥油桶,還有棉大衣、帽子和鞋襪,大概有30多種,吃穿用都不愁。”

  新年的乃村,沉浸在一片歡樂中。

  去年4月30日和5月1日,道路打通後,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兩次上山採訪,見證了悲情籠罩下的乃村:

  ——帳篷裏,巴桑多吉正在給女兒和其他遇難者點燃108盞酥油燈祈福。他11歲的女兒次仁德吉被壓在廢墟下,不幸遇難。談起寶貝女兒,巴桑多吉泣不成聲。

  這次上乃村,我們在次旺多吉家裏見到前來拜年的巴桑多吉,他已顯得很平靜:“孩子走了,活著的人,生活還得繼續。”

  ——地震發生後,黨員幹部第一時間組織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帶,從倒塌房屋裏徒手救人;駐村工作隊把僅有的食物分發給老人小孩。

  ——救災指揮部全力搶通道路,送來帳篷、食物、衣物和各類生活用品,醫療隊、工作組紛至遝來。記者二上乃村,目睹5名公安邊防戰士從廢墟裏救出一頭牛。

  艱難時刻的守望相助,高效有序的抗震救災,讓災區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給予更高的評價。

  記者首次見到巴桑時,67歲的她哭著講述大地顫動時村民們如何四處逃散,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托其切(感謝),共産黨!”9個多月過去了,她沒有忘記我們,再次向記者吐露心聲:“要是沒有共産黨,好多人活不到現在。政府把什麼都安排好了,我們發自內心地感謝!”

  2015年5月9日,記者三上乃村。45歲的尼瑪倉決背著竹簍,離開帳篷,到村前空地上領取暖瓶和馬鈴薯。分發物資的“雙聯戶”代表加措説:“每天都會有一批物資送到村裏來,基本上都是當天發放到村民手裏。”

  站在領袖像前,旺堆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告訴我們:“我有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爸爸,一個是共産黨爸爸。”

  感恩的話,受災群眾從震後一直説到現在。帳篷搭好了,每家每戶自發地把領袖像懸挂在正中位置,藏曆新年挂好新國旗,表達的是對黨和國家的不盡感激。

  離開乃村的時候,次旺多吉老人握著我們的手,再次強調:“沒有共産黨,我們過不了這個坎。黨和政府給了很多,我們不能再靠下去了,要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乃村村委會主任多吉頓珠是個木匠,對自家的新房建設了然于胸。但作為一村之長,他想的是怎樣做好規劃、備好料、組織好新村建設施工,“我們已經對每家的情況進行了摸底統計,報給上級政府。村裏好多人會做木碗,看能不能組建一個合作社;除了建房,還要組織群眾去採挖蟲草,經營好農業和牧業。”

  返回拉薩時,我們在海拔4200米的吉隆縣城邊上與縣長胡紅見面並告別。他説,國家為西藏撥付了100多億元,災區恢復重建已經啟動,將統籌考慮産業發展,並與整村推進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災區恢復重建之日,就是群眾脫貧之時”。

  (據新華社拉薩2月13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