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7年南繁基地過大年

  • 發佈時間:2016-02-08 09:29: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江娜文/圖

  “這是我在海南過的第37個春節,今年一起過年的,除了我們江蘇各科研單位、企業的育種人,還第一次有來自中央新聞單位的記者。”2月7日農曆除夕,本報記者走進位於海南三亞的江蘇省南繁中心,與春節期間駐守南繁的育種人吃團圓年飯,談新春願景。

  老陳名叫陳長禮,是江蘇省南繁中心主任,江蘇淮安人,已經紮根南繁37年,臉曬得跟當地人一樣黝黑。37年來,不但每年春節回不去,就連兩個兒子結婚也都沒參加過;37年來,從單打獨鬥地跟農民租塊地制種,到建成1700畝的南繁基地,為江蘇全省的南繁工作者統一提供科研住宿、固定用地等服務,老陳是南繁事業發展鮮活的見證者和執著的守望者。

  “我1978年來的時候,從淮安到三亞用了7天時間,汽車、火車、輪船換著坐。”老陳告訴記者:“那時候就住在地頭,砍棵樹支個棚子住,最怕半夜有蛇和老鼠。燒飯的柴都要自己上山去砍,有時候砍柴都得去好幾天。”就這樣的條件,一住就是半年。

  老陳吃過的苦,新一代的南繁人已經不必重復了。江蘇省裏下河地區農科研究所的王闖,去年剛畢業,今年是第一年到南繁基地,雖然離家已經3個月,但是在這裡,科研用地是省裏統一提供的基地,吃住都在省南繁中心,遇到什麼難事南繁中心還能協調幫忙,很方便。

  “南繁在育種中貢獻巨大,我們省近90%的水稻、棉花、玉米品種來自南繁成果轉化,省農委對南繁工作非常重視,我們從1991年就建立了省級南繁中心,直接為省內科研育種單位、企業提供南繁服務。”2月7日下午,老陳帶記者參觀1700畝的新舊兩個基地,玉米、水稻、西瓜地裏套著袋的、插著標牌的,還有科研人員仍然在地裏忙碌。“老基地有470畝,但是這幾年不夠用了,去年我們又統一去談,從兩個村流轉了1148畝地作為新基地。有了基地,育種單位就不用一家一家自己找農民去租地了。”

  作為一個有37年南繁經歷的老南繁人,老陳最知道的是南繁人的艱苦與孤獨。“背井離鄉、孤身一人在這裡,一待就是好幾個月,越到過年過節越想家。”老陳説。對此,江蘇省沿江地區農科所玉米室副主任陳國清深有感觸:“有一年也是在這裡過年,春晚有個歌叫《常回家看看》,聽著聽著我們幾個人都忍不住了。”所以老陳連續20多年除夕都組織駐守南繁的江蘇育種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科學家,也有田間管理工人,像家人一樣坐在一起共慶新年。“大家一塊吃團年飯,能感受到一點家的溫暖。”

  2016年老陳最大的願望是新基地的建設用地指標能批下來:“農機要存放、曬種要曬場、科研人員要住宿,這些都需要建設用地。可是我們的新基地沒有劃進國家規劃的保護區,很多政策享受不到。”

  老陳所説的國家規劃是去年剛剛印發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專門劃定了26.8萬畝適宜南繁科研育種的區域,實行用途管制。不過,因為江蘇省工作超前,規劃出來時,新基地1148畝土地流轉已經談好了,僅隔著一條高速公路沒有進入保護區,這成了老陳最大的心病。他希望新基地能夠得到更有力的政策支援,他們也能夠藉此為我國種業作出更大貢獻。

  南繁基地迎來送往著候鳥一樣的育種人,也駐守著像老陳這樣紮根37年的南繁人,一年又一年,堅持和守望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