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唱衰論者猶如盲人摸象

  • 發佈時間:2016-02-06 04:55: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唱衰”中國論再次沉渣泛起,誣稱中國經濟“硬著陸幾乎不可避免”。如此論調,屢見不鮮,並非國際主流。回顧過去,某些西方投資客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拋出聳人聽聞的類似論調,刷刷“存在感”,都不成氣候,每每被中國經濟鐵一般的向好事實逐一擊破。

  屢屢落空的“預言”,來源於對中國經濟的一知半解甚至是無知。毋庸諱言,正在轉型的中國經濟的確有自己的難題,但屬於“成長中的煩惱”。唱空中國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看到中國面臨的經濟難題,卻沒看到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以自己的方式破解這些難題。唱空中國者,宛如盲人摸象,只知片面,不識全局,並以偏概全,得出的自然是有失偏頗的甚至是錯誤的結論。

  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經濟到底怎麼樣?還得以事實説話。去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縱向比,確實比前些年慢了些。而橫向比,這個速度仍然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放眼全球,超過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全球目前只有兩個,而美國的增速不到中國的一半。超過1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目前全球共15個,但經濟增速去年超過5%的,只有中國和印度。應當指出的是,印度的經濟總量還不到中國的20%。

  6.9%的增速,帶來的是約7000億美元的增量。縱向比,這相當於1994年中國全年的GDP。橫向比,這可以在全球經濟體排名中躋身前20強,超過部分G20成員的經濟規模。7000億美元,佔全球去年經濟增量的四分之一強。換言之,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是世界經濟不折不扣的最大引擎。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含金量”不斷提高,品質不斷增強。目前,第三産業比重已佔到50.5%,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6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5年的55.1%。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後勁延綿不斷。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正有力地拉動著世界經濟。

  與“唱衰”中國論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主流聲音對於中國經濟的上乘表現頻頻點讚,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達成廣泛共識。“金磚四國”概念創造者、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吉姆·奧尼爾坦言,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量非常可觀”,“其他經濟體很難達到這一水準”。印尼貿易部長托馬斯·萊姆邦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中國政府的經濟治理充滿信心”,中國“未來有望形成一個更清潔、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經濟結構”。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撰文指出,中國向新增長模式的轉變正在取得相當良好的進展,對“中國經濟走向硬著陸”的擔憂純屬“杞人憂天”。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則聲言:“我們仍然十分看好中國,坦率地説不認同那些末日預測。”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度參與者,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知根知底,熟悉脈絡,不僅“看好”中國經濟,而且正在中國市場加快“佈局”。國際諮詢公司埃森哲與FT中文網近期所做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跨國企業高管對中國市場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並將繼續擴大投資。許多跨國企業從中國經濟新常態中看到了新機遇,並不斷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主動抓住新機遇,及時擴大投資。南韓希傑集團中國區總裁樸根太表示,公司正在大力開發中國市場,“中國是我們的未來,我有一個自己的‘中國夢’,那就是希傑中國的業務量趕超希傑南韓”。

  看好中國,始終是國際社會的主旋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