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駁“唱衰中國”:中國經濟總量30年增長100倍
- 發佈時間:2015-08-25 09: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今天,經濟日報第一版刊發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的文章,題為《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國經濟在唱多唱衰聲中昂然前進》,對多年以來唱衰中國的聲音進行了回應。張宇指出,事實勝於雄辯,3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實現100多倍的增長,躍居世界第二,每人平均GDP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唱衰中國經濟的預言屢屢落空。
改革開放以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中國經濟保持了3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一路走來,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唱多唱衰的議論和爭辯從未間斷。
張宇説,20世紀90年代初,當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發生劇變、中國開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之時,篤信自由市場的西方主流經濟學家們就達成了一種共識,即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必須實行以全面的自由化、私有化和開放化為核心的激進式改革,前蘇聯及東歐各國由於實行了激進式改革將迅速走向繁榮,而中國則由於堅持了社會主義制度並實行漸進式改革而必將走向失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卻得以倖免,於是有人預言,下一個倒下的必將是中國,並且言之鑿鑿説“中國即將崩潰”“時間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在西方國家普遍陷入持續停滯之時,中國經濟卻率先走出低谷,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巨大的危機引發了人們對經濟發展模式深刻的反思,資本主義制度和新自由主義受到廣泛質疑,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在應對危機中顯示出獨特優勢。但是,唱衰中國的聲音並沒有在事實面前銷聲匿跡,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之後,唱衰中國的聲音有甚囂塵上之勢,“金融地産崩盤論”“中等收入陷阱論”“製造業競爭力喪失論”“人口紅利消失論”“權貴資本主義論”乃至“社會崩潰論”不一而足。
張宇分析稱,這些聲音歸結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認為中國的增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而不是科技創新,主要依靠出口、投資而不是依靠消費,因此,效率低下,且不可持續。二是認為中國的經濟制度不符合西方標準,沒有實行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普遍的私有制,存在著較多的政府干預、國有經濟,政治上沒有實行西式的議會民主制和多黨競爭制度,背離了“普世價值”。
對這些質疑,張宇回應稱,30多年來,中國經濟在曲曲折折的起伏波動中乘風破浪,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增長了100多倍,躍居世界第二,每人平均GDP也從低收入國家進入到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唱衰中國經濟的預言屢屢落空。更引人矚目、發人深省的是,在此期間,日本經歷了經濟停滯的二十年,非洲和拉美經歷了發展失落的二十年,東歐和前蘇聯經濟體經歷了失去的十年。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也在經歷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增長的黃金時期後,從七十年代起,陷入了危機不斷、增長乏力的困境。特別是2008年嚴重的金融危機之後,經濟持續低迷,繁榮遙遙無期,前景日趨暗淡。正反兩個方面的鮮明對照,使中國道路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與日俱增。
文章援引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的評論指出:成功與失敗的差別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如果我們不試圖從中汲取一些教訓,那未免也太不負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