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收益,低風險”不可信

  • 發佈時間:2016-02-05 05:48: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一句投資名言叫做“高風險,高收益”,意思是説,在投資領域,收益與分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如果有人説,把錢交給我吧,我們的理財産品是“高收益、低風險”。不知你會不會相信?也許你不會相信這種好事,但是生活中還真有人相信這種話,把錢輕易拿出來。不久前就有一家叫“e租寶”的網路平臺,打著“1元起投,隨時贖回,高收益低風險”的宣傳口號,非法集資500多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

  投資人的利益當然需要保護,但是這麼多投資人會輕易拿出錢來,其風險意識確實需要加強。其實,金融領域的風險無處不在,只不過我們享受安全的時光太久,不知道原來理財還會有風險。

  在我們的中學教材中就有很多關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描述,其實這些經濟危機的爆發點都是在金融領域,當時很多投資者存在銀行的錢由於銀行破産而血本無歸。危機過後,為了預防危機再發生,有一個叫凱恩斯的經濟學家,他提出國家管制金融的觀點,寧可犧牲金融機構的效率,也要構建安全的金融體系。他的主張在世界各國被廣泛採用,大多數國家都以國家信用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做信用背書。由於國家的介入,銀行的存款變得非常安全。當然安全則意味著低收益。

  很多投資者忘記了“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的道理,開始抱怨銀行存款利息太低,紛紛把錢從銀行裏往債市、信託以及各種“寶寶”類高收益理財産品搬家。只是不知這些投資者是否真的已經做好了承受高風險的心理準備。

  還是來具體分析一下各類理財産品風險與收益率的關係。以國家信用做背書的銀行存款,自然有著最高的安全保障,收益率自然最低;而以大企業的信用做背書的理財産品,其安全性比國家要低,但收益率會相對提高;而以小企業的信用做背書的理財産品,其安全性要比大企業的信用做背書的理財産品更低,理財收益率會進一步提高。由於信用等級不同,理財産品的安全性不同,決定了理財收益的不同。

  每個投資者都有著自己的風險偏好,有的喜歡高風險、高收益,有的喜歡低風險、低收益。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理財産品無可厚非,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投資者一定要明白,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如果你認為理財産品和銀行存款的風險是一樣的,那就大錯特錯。僅根據年化收益率高低來選擇理財産品,而忽視了風險的變化,必然會造成投資的損失。安全性與收益率此消彼長,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理財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