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給市民多點能“緩氣兒”的街區

  • 發佈時間:2016-02-05 05:48: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城市人似乎永遠都在趕路,而少有能“緩氣兒”進而流連徜徉、駐足觀賞的落腳處。內涵提升式發展不僅指科學規劃、精細建設,更多地應該體現在“以人為本”的安全感、舒適感等人文指標上

  儘管大江南北遭遇突如其來的極寒天氣,但越來越近的濃濃年味兒並不卻步。時近佳節,各大城市的商業促銷、公益宣傳活動驟然增多。筆者發現,在很多城市的主幹道兩側人行道上,充斥著橫幅、綵球、鑼鼓、拱門以及音響設備等,再加上圍觀的群眾,一時間頓感“行路難”,同樣的場景也不時出現在城市大廣場,往往是幾個活動同時舉辦,擁擠不堪人聲鼎沸。這樣的現象固然帶來了熱鬧的節日氛圍,但也讓活動的組織者輾轉騰挪,讓圍觀者參與者不得安心,更讓城管、環衛、交管等部門如臨大敵,也令筆者有些“杞人憂天”,我們的城市公共空間何以如此跼踀?

  近30年來,我國城鎮化步伐在全球獨領風騷,有數據顯示,我國600多座主要城市的空間規模增幅逾45%,不少地方的“城市規劃”已是一修再修一擴再擴,雖然備受“攤大餅”“無邊界”的質疑,但與城市人口增幅相比畢竟是總量大增。

  然而在此過程中不容忽視的是,當下中國城市的空間結構存在諸多嚴重的不合理短板。尤其體現在作為城市“血管”的各類街道的形態上,直白説,就是“有街無區”或者“街闊街長而區少區小”。這裡所説的“區”就是相對縱向延伸的街道而言的其中橫向結點型小廣場,而不是那種堂皇的“城市客廳”式的大廣場。這種形態缺陷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即城市人似乎永遠都在趕路,而少有能“緩氣兒”進而流連徜徉、駐足觀賞的落腳處。

  不便,其實只是這種形態缺陷的一方面。著名城市研究專家簡·雅各布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一書中曾就城市街區的功能作過專門論述,她認為,在城市治理體系中,合理的街區形態可以發揮格外重要的“自治”作用。比如,街道小廣場首先可以讓行人和社區居民找到休憩感,以紓解緊張疲勞,同時還令外來者獲得自然就地融入的契機;其次,有利於促進社區間居民的交流、聯絡並就區域公共環境加以討論,進而培育公民意識的生成;此外,佈局合理、街、區相間的城市形態還有利於城市安全,且不説老人、孩子可以安全逗留、嬉戲,就是在街道上偶發一些治安事件時,至少現場也會多幾個“安靜的目擊者”吧。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這是我國城市發展理念上的重大改變,所謂內涵提升式發展不僅指科學規劃、精細建設,更多地應該體現在“以人為本”的安全感、舒適感等人文指標上。就此而言,優化城市結構形態或許正是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目標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