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心來自於基層

  • 發佈時間:2016-02-05 05:48: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歲末年初,經濟數據亮相,我國GDP年增6.9%,這仍是世界最快速度之一,但同以往高速度相比,明顯有所放緩。一時間,新一輪唱衰、唱空冷風又在國際颳起;在國內,也有人憂心忡忡,悲觀論者有之。

  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正像生命的基礎是細胞一樣,經濟活力的基礎來自於企業,這是經濟發展信心的來源。為了深入了解中國經濟真實情況,把握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期,2016年1月下旬《經濟日報》記者深入山東濰坊、煙臺、威海基層企業和單位進行了採訪調研。

  此行採訪,力求探詢三個問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怎麼做?企業怎麼幹?機遇怎麼抓?

  我們看到,創新和延伸政府服務,大力幫助支援企業擺脫困局,引資引智引人才,推進全方位産業升級、增強發展動力和後勁,政府退出市場又服務市場,優化和完善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是濰坊政府的有效做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採取拓開去,做長産業鏈,做出新需求,走出去,融入世界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做上去,提高品質和效益,打造持續發展引擎,這是煙臺企業的成功幹法;抓住《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簽署的新機遇,用好改革“紅利”,把貿易規模做得更大,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推進商貿體系的創新,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這是威海面對機遇管用的抓法。

  這次採訪,記者深刻感到,中國30多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磨練,最大一筆財富,就是鍛造出了一大批成熟的市場經濟參與者、管理者,他們許多人長期在市場上摔打、在國際經濟風浪中搏擊,已經練就了很強的生存能力,有很精明的生意之道,面對困局都在想辦法、謀轉型、找出路,有的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新生計,他們是中國經濟的基礎所在、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