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徐紹史稱經濟發展有較強內在支撐 政策工具箱有多政策

  • 發佈時間:2016-02-04 07:13: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紹史稱經濟發展有較強內在支撐,政策工具箱裏面還有好多政策

  中國有信心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2015年中國經濟取得6.9%的增長應該説既不俗也不太容易。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條件、有能力鞏固向好勢頭、態勢和形勢。”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3日在國新辦“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發佈會”上作出上述表示。在他看來,中國經濟韌勁十足,而且中國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用,能夠使得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經濟“四穩”

  如何客觀看待當下中國經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發佈會上,徐紹史開門見山地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有變化,但是仍然運作在合理區間。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6.9%的增速符合預期,而且是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經濟貿易低速增長、轉型升級加快的背景下實現的,盡了很大努力,已經相當不俗。

  從絕對量來看,中國經濟已連續30多年持續增長,超過了10萬億美元的規模,“現在GDP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5年之前增長1.5個百分點,10年之前增長2.6個百分點。”

  徐紹史説,經濟增長有週期性,中國經濟轉向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中國經濟已經不再追求兩位數的增長,這需要人們從中國“新常態”的思路下看中國。

  “所謂‘中國經濟硬著陸’、‘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經濟的增長’的判斷和説法也不符合實際。”他指出,近些年中國經濟運作的現實和今後中國經濟運作的現實會證明上述議論是站不住的。

  事實上,全球各個經濟體,以及中國自身都需要客觀認識中國經濟。對此,徐紹史給出了增速穩、就業穩、收入穩、物價穩的“四穩”,供大家客觀認識中國經濟。

  一是增速穩。“中國經濟增速比較平穩。去年全年GDP增長6.9%,符合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速在7%左右的區間。在全球經濟體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位居前列的,而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數據,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徐紹史説。

  二是就業穩。中國就業保持穩定,2015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1000萬,實際就業1312萬,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不高。

  三是收入穩。2015年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快於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

  四是物價穩。2015年中國物價漲幅平穩,全年CPI上漲只有1.4%,屬於溫和上漲。

  工具箱裏還有好多政策

  雖然中國經濟的韌勁十足,但是面對動蕩不穩的世界經濟,還必須給予“戰術上”的充分重視。對此,徐紹史表示,中國政策工具箱裏面還有好多政策。

  徐紹史坦言,2016年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緩慢復蘇、低速增長的狀態,國際金融動蕩在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探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它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再者,中國國內當前還處在“三期疊加”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而且一定程度上還在加大,企業經營也比較困難,一些領域的風險還在積聚。社會上也確實存在著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等問題。但是,只要大家同心協力,我們有能力、有條件來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徐紹史説,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且一季度壓力較大,但是中國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用。“政策工具箱裏面還有好多政策,能夠使得經濟運作在合理的區間。”

  他舉例説,日前央行下發的房貸新政必然會釋放部分購房剛需。

  徐紹史在會後還向記者表示,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要更重品質。另一方面,如何看待穩增長的政策效果也非常重要。要從新常態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經濟增長依然能夠保持6.9%,保持在合理的區間,這就説明宏觀政策、調控措施是有成效的。

  “我們採取了結構性減稅、普遍性降費,還有規劃、計劃、産業政策、價格政策等等組合政策,這些對經濟增長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徐紹史表示,經濟發展到今天,不能用強刺激使得經濟反彈。

  外商投資沒有減少

  中國巨大的市場,依然對全球資本充滿誘惑,而且以“自貿區”為牽引,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將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中國的高鐵、核電、水泥、鋼鐵等先進裝備也給世界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回答記者關於外資撤離問題時,徐紹史表示,2015年外資流入增長5.6%,沒有減少,還在增加。一組數字可以説明情況,去年我國吸收非金融類外資1262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5.6%,這是近幾年來比較高的增速。

  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調查顯示,2015年到2017年,中國是跨國公司看好的一個市場。比如,貴州的貴安新區跟高通公司合作生産晶片,高通公司要把一些比較高端的技術轉移到中國來,它在中國增加的投資額度非常大。

  一方面,“隨著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引進外資的勢頭依然會比較強勁,我們正在四個自貿區做試驗,要擴大金融、醫療、文化、電信、商貿物流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徐紹史説,加之外資管理體制改革,中國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因此相信還能夠保持外資進入中國這樣一種良好勢頭。

  另一方面,我國高鐵、核電、水泥、鋼鐵等先進裝備走出去有重大突破,而亞投行、絲路基金的成立以及一些雙邊、多邊合作基金,也助推了國際産能合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