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交會進口火熱折射中國經濟內源性增長強勁動力

  • 發佈時間:2015-11-05 10:03: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廣州11月5日電(記者武衛紅、王攀)剛剛閉幕的第118屆廣交會出口成交有所降溫,但進口展區卻熱火朝天。中國經濟內源性增長動力激發的強勁進口需求增長,吸引了全球越來越多的出口商,一場拼搶中國市場的競爭已經展開,而網際網路等創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也讓內外源雙輪驅動“行駛”得更加平穩。

  中國市場成“必爭之地”

  文化軟實力是幫助南韓産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把金鑰匙。在本屆廣交會上,近90家南韓企業帶來了豐富的特色産品。記者在人頭攢動的南韓展區看到,從各式化粧品到精美的家電用品,從特色農産品到傳統手工藝品,五花八門的産品吸引了許多采購商濃厚的興趣。

  事實上,近年來廣交會進口展已成為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渠道。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近年來已經成為全球各國企業的“必爭之地”。

  “中國市場是現在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誰都不願錯失這樣的機會。”首次組團參加廣交會的澳大利亞專業服務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魏立謙説,“澳大利亞有許多企業都想進入這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規模、境外參展商國際化和專業化水準、國內採購商邀約等各個方面均較往屆有所提升,穩中有進。”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徐兵表示。

  內源性增長動力激發強勁進口需求

  在許多市場人士看來,中國市場能夠在全球貿易下滑、經濟下行態勢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著強大吸引力,正日益凸顯中國經濟更加依賴內源性增長動力、消費拉動與投資拉動更趨平衡的發展特徵。

  從廣交會上看,中國經濟內生的消費需求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率領十多家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口展的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高級商務專員馬克·伍德説,預計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到2050年,全球範圍內對農産品的需求增長將有一半來自於中國,“從乳製品到牛羊肉、葡萄酒、海鮮,澳大利亞企業對於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後的廣闊需求空間充滿期待。”

  中國經濟內生的産業升級需求同樣保持了積極增長態勢。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綜合部主任白雪峰説,作為支撐我國産業和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進口機電商品種類、結構乃至貿易主體、貿易條件都在發生顯著變化,“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提質、升級特徵。”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部分高新技術産品進口保持了增長。比如,電子技術産品進口值同比增長2.2%,生命科學技術産品增長3.5%,生物技術産品增長7.9%。“這是國家積極擴大進口戰略的重要體現,同時也表明國內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都具備強勁的後續動力。”白雪峰説。

  從廣交會上看,中國經濟內生的國際産能合作需求也日益迫切。在本屆廣交會上,全球知名的家電企業海爾集團拿出一半的展區用於展示自己“海外本土設計、海外本土産銷”的拳頭産品。海爾海外電器産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慶福説,企業目前海外本土化産銷佔比已經達到企業産銷總額的55%。目前海爾在全球的工廠已經達到24家之多,是名符其實的“根在中國、佈局全球”的跨國巨企。

  創新驅動內外源動力協調發力

  自2007年的第101屆開始,“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預示著中國從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模式,向出口、進口和內需並重的開放型經濟模式轉變。此後,進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外貿進出口總額中佔比逐步提升,進出口格局也日益均衡。

  廣交會進口展區的積極變化也充分顯示了這一點。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共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604家企業參展,境內外行業龍頭企業雲集,國際化和專業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廣交會已不僅僅是出口成交平臺,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産品展示和交流合作平臺。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呈分化態勢,整體情況偏弱。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必須堅持走創新驅動之路,進一步激發內源性增長的潛力,同時加快形成新的外貿優勢,從而實現內外雙輪協調驅動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廣交會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隨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的逐步普及和應用,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發展正呈現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創新力度,在全球配置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構建全産業鏈,將內外兩個市場有機地整合到了一起。

  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表示,“十三五”期間,創新發展必須培育發展的新動力,這就要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在這方面要不斷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