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昔日荒山變金山

  • 發佈時間:2016-02-03 04:07: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 慧

  光伏扶貧是幫助貧困地區脫貧的新路徑。根據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2014年發佈的《關於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我國將利用6年時間,開展光伏發電産業扶貧工程。按照計劃,重點在配套政策具備、已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寧夏、安徽、山西、河北、甘肅、青海6省區30個縣開展首批光伏試點。近日,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加快貧困地區能源開發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精準光伏扶貧工程,在現有試點基礎上,繼續擴大光伏扶貧範圍。在光照條件良好的15個省(區)451個貧困縣的3.57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範圍內開展光伏扶貧工作。到2020年,完成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項目建設,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標。

  驅車行走在位於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河北省曲陽縣的山路上,一座座岩石裸露的荒山從眼前掠過,荒山上鋪滿了一塊塊閃亮的光伏電池板。正是這些光伏電池板,照亮了山溝溝裏尚未脫貧村民們致富的希望,激活了曲陽縣整體脫貧的內在動力。

  改變一座山

  站在位於曲陽縣齊村鄉三峽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基地的巡視臺上向遠處眺望,一塊塊藍色的光伏電池板懸挂在山坡陽面,猶如為群山披上了一件藍色的鎧甲,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這裡是三峽新能源公司華北分公司建設的萬畝光伏基地。三峽新能源公司河北分公司副總經理韓樹偉告訴記者,該光伏電站建設總規模為200兆瓦,總投資25億元。2013年啟動項目以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目前一期、二期、三期、五期和4-2期共120兆瓦已經實現並網發電,4-1期30兆瓦預計今年可獲得指標並建成並網。“電站全部建成後,平均每年至少可以向當地提供約2.4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每年可以減少氮氧化物36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200噸、減少粉塵排放6.5萬噸,可以節約標煤8.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9萬噸。這將對改善河北省的能源結構和環境狀況作出重要貢獻。”韓樹偉説。

  在曲陽縣光禿禿的山上,現在已經建成我國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形成了我國獨一無二的“太陽光谷”。據了解,自從2013年三峽集團新能源公司進入曲陽縣發展山地光伏以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興集團、晶龍集團、英利集團等多家新能源企業紛紛入駐曲陽,帶動太陽能産業的發展。目前已經建成裝機總量240兆瓦、總投資超20億元人民幣、佔地2萬餘畝的山地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山地光伏産業已經成為曲陽縣重要的主導産業之一。

  曲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1年被國家納入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當時有貧困人口17.64萬,佔全縣農村人口的28%。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為什麼會形成光伏産業發展優勢呢?

  “這是因為曲陽縣擁有豐富的山地資源。”河北省曲陽縣縣長石志新告訴記者,曲陽縣位於太行山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是個“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區縣,山地面積達到100多萬畝,未被開發利用的山地有46萬畝,一般為裸露的石灰岩,草木覆蓋率不到20%。全縣不宜耕種造林的緩坡型陽坡、半陽坡達20萬畝,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適宜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站。曲陽縣最終確定在齊村、孝墓、靈山等6個鄉鎮發展光伏發電産業。

  在山地發展光伏産業,在光禿禿的荒山上種上“太陽板”,是否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呢?

  韓樹偉告訴記者,由於光伏板遮擋了陽光直射,山地涵養水分的能力提高了,反而有利於植物生長,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做好光伏扶貧開發、生態開發,曲陽縣正在考慮把光伏産業的發展與當地的特色農業發展結合起來。“對這裡的土壤進行化驗後,專家認為,這些荒山荒地適合大面積種植玫瑰,玫瑰所提取的精油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在不久的將來,這裡漫山遍野都將是盛開著的玫瑰花。”韓樹偉説。

  致富一群人

  記者在三峽曲陽工程項目基地的一處施工工地看到,很多當地農民在從事運料、打眼等工作。三峽曲陽工程部張猛告訴記者,三峽曲陽項目從2013年一期開工以來,累計用工近20萬人次,每人平均支付勞務報酬5000多元,輻射帶動周邊8個貧困村的8000余農民受益。在項目建設期,每人每天的工資為120至150元;在項目維護期,平均每天可雇傭50至70人,每人每天的工資在80至120元。

  三峽新能源曲陽光伏電站不僅可以通過徵租土地費用為當地農民增加固定收入,還可通過項目建設和設備日常維護吸收周邊農民就業,形成工資性收入,以此拉動5萬多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齊村鄉五會村是三峽曲陽項目的直接受益村。村黨支部書記李連香告訴記者,他們村的農民都是1959年因為修建王快水庫而搬遷到這裡的,每人平均只有不足二分耕地,終年被光禿禿的荒山包圍著,生活過得十分堅難。三峽公司來到這裡開發太陽能後,公司一次性就租用荒山荒地25年,每畝荒山每年補貼150元,每畝荒地每年補貼880元,都是一次性付清。當地農民因此得到不少補償款,有的農民因為開發荒地多,一次性就獲得了10多萬元的補償款。“荒山變‘金山’,這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李連香説。

  當地一些村集體在拿到土地租金後,大多都用來修建農村道路等公益項目。記者在齊村鄉峪裏村看到,這個貧困村的道路路面已經全部硬化,水泥路面通到每家每戶的門口。峪裏村書記王世安告訴記者,過去村裏沒有集體收入,沒有能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也沒有能力進行修建道路、橋梁、洪道、沙石路、街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年,隨著光伏産業的發展,農民有錢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房子。2013年,他們村出租荒山獲得了80萬元補償款,全部用於修築村裏的道路等公益性項目,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還大大改善了村裏的生活環境。

  減貧一個縣

  山地光伏産業發展,帶動了曲陽縣經濟發展觀念的轉變,更為全縣整體脫貧打開了思路。

  記者到齊村鄉峪裏村農民焦秀金家採訪時看到,施工人員正在為她家安裝光伏電池板。焦秀金告訴記者,她家今年被選為光伏扶貧試點戶,除了自家用電外,一年賣電的收入估計可以有4000多元。她還在三峽工程項目基地打短工,一年幹100多天,一天掙80元,一年收入就有8000多元。這樣,僅通過光伏發電這一項,她家一年就可以增收11500多元。

  峪裏村是曲陽縣的扶貧試點村。據了解,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決定利用6年時間組織實施光伏發電産業扶貧工程。首批光伏扶貧項目選擇了河北、寧夏、安徽、山西、甘肅、青海6省區30個縣作為試點,其中河北省選擇了包括曲陽縣在內的6個縣做試點,每個縣每年的光伏扶貧指標是70兆瓦。曲陽縣今年精心選擇了齊村鄉峪裏村和東旺鄉王家屯村兩個貧困村作為光伏扶貧試點村。據測算,7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將為扶貧戶提供600萬的扶貧資金,覆蓋2000戶,每戶不少於3000元。三峽新能源、中電投和保定英利公司3家企業積極參與了曲陽光伏扶貧項目。

  據了解,為了做到光伏扶貧精準到戶,曲陽縣在兩個村共選擇了130戶房屋品質比較好的農戶安裝分佈式光伏電池板,每戶補貼5萬元,其中,中央和省兩級財政補貼3.5萬元,企業投資1.5萬元,並給予企業5年的貸款貼息。根據測算,如果每個屋頂安裝5千瓦的電池板,正常情況下,一年可以發電5500千瓦時。除了自家用電外,剩餘的電賣給國家,如果國家以1千瓦時電1元錢價格收購,一年每個貧困戶賣電收入就是5500元,其中3000元留給農戶,2500元用於電池板的維護成本。當地扶貧部門為每一個挑選出來的貧困戶辦理一張一卡通,由扶貧部門直接把錢打到卡上。“這就相當於為貧困戶提供了一個長期的‘鐵飯碗’。”曲陽縣發改局局長王平説。

  石志新告訴記者,曲陽縣將以光伏産業為突破口,重新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産業,爭取探索出一條全縣整體脫貧的新路徑。未來,將通過培育壯大光伏發電産業、現代農業、新材料産業、現代物流業和文化産業五大産業,帶動8萬多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爭取實現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