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食堂讓老年人吃飯不犯難
- 發佈時間:2016-02-03 04:07:1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蒸蝦醬、紅燒排骨、醬爆茄子、紅豆粥……這些經常出現在餐飲場所功能表上的美味佳肴,如今登上了青島市市南區社區老年食堂的食譜小黑板。對於那些生活在市南區,子女不在身邊,自己買菜做飯不勝其力、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低保且獨居的老人來説,這既是口福,更是莫大的幸福。
“我和老伴以前都是自己在家做飯,兒女不在身邊,經常湊合。自從有了社區食堂,我倆中午就來這裡吃飯,非常方便。”臨近中午,家住珠海路街道汕頭路社區的劉先生又帶著老伴一同來社區食堂就餐。據了解,這些食譜不僅按照老人的需求專門定制,而且每天菜品不重樣,價格每頓也只有10元錢左右。因為便宜又好吃,每天中午,這個食堂都能吸引100多位老人來此就餐。
為真正提升全區老年人生活品質,近幾年,市南區政府先後投入資金1.3億元,實現了對轄區8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普惠化”全覆蓋。作為項目之一的社區養老食堂,就是市南區圍繞“政府扶持建設、社會組織運作、社區居民監督”的原則,大力建設的結果。目前,全區共建成社區食堂15處,共為200余名困難老人和近千名普通老人提供無償或低償的午餐服務,基本能滿足轄區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社區助老食堂越來越受歡迎,就餐人數不斷增加,升級擴建社區食堂、豐富服務內容、完善監管方法也就成了民心所向、政府所想。
去年,市南區湛山街道將前期新湛二路的助老食堂搬遷至華嚴支路8號,並進行了重新裝修和服務升級。助老食堂喬遷新址、開門迎客後人氣火爆。主廚石師傅廚藝精湛、搭配精心,營養可口的飯菜讓老人們放心滿意;食堂的服務員親切熱情、服務週到……通過就餐經歷,老人的口口相傳,食堂就餐人數從2014年7月份試運營時的7人提升到現在的60余人。
據了解,目前市南區養老食堂已經實現10個街道全覆蓋,其中,八大湖街道老年食堂升級改造完工,從以前只能為20余人提供配餐,升級到能為100多位老人同時提供配餐,送餐服務覆蓋整個街道。金門路街道仙遊路社區食堂所有的廚房用具一應俱全,並結合老人需求情況,為老人提供菜品多樣、營養均衡、經濟實惠的午餐。珠海路街道汕頭路社區規劃出60平方米的社區老年食堂,為老人提供無償或低償午餐,提供到府送餐服務,同時,徵求並採納社區老人意見,增設了早餐服務。
不僅要讓老年人吃得舒心,更要讓他們吃得放心。市南區為社區食堂建設和運營提供資金扶持近400萬元,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規定,通過建立健全管理服務制度和各類資訊臺賬,夯實規範化服務基礎。老年食堂辦有餐飲服務許可證,配置了專門的炊具、食具消毒設備,所有食物24小時留樣。每天搭配營養食譜,對少數民族、特殊疾病老人提供特定配餐。針對部分老人體弱行動不便等問題,食堂提供送餐到府服務,確保老人每天及時吃上可口溫熱的飯菜。各食堂工作人員定期進行體檢並辦理“健康證”,確保持證上崗率達100%。
在市南區,除了社區助老食堂這種模式之外,還有一種更親民的“老飯桌”——鄰里自發組成的“搭夥飯”。這種模式讓同一座樓的居民可以互幫互助、搭夥做飯,不受場地和面積影響,飯菜可以依據個人口味靈活調整,而且老人們足不出樓就可以吃到可口的飯菜。
綦榮玉是市南區湛山街道鹽城路6號居民,在她居住的樓上,有空巢老人、有年過八旬仍要照顧智障兒子和癱瘓老伴的老人,做飯難、吃飯難成了他們共同面對的難題。去助老食堂就餐雖然路程不算遠,但對老人來説,要穿過城市交通主幹道延安三路,還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面對這樣的情況,自2014年底,熱心的綦榮玉主動扮演起了樓上老夥伴的“午間大廚”角色,每天中午志願為樓上7戶空巢老人製作午餐,每餐每人只收10元錢的材料費,就這樣,組建起市南區第一個“互助養老點”。
看到鹽城路社區搭建的互助養老飯桌解決了部分老人午間就餐的難題,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區仰口路第二片區樓組長,今年51歲的崔俊蘭便主動提出,要在自己家辦一個互助養老點,幫助做飯困難的老年人足不出院就能解決舌尖上的大問題。“不用忙活做飯又能吃到乾淨衛生的飯菜,真的太感謝街道、社區和小崔的互助養老家庭食堂了!這為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居民楊先生高興地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