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僵屍企業”調查

  • 發佈時間:2016-01-26 04:33:13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近期深入東北多地採訪發現,一邊是眾多“一無有效資産、二無生産經營活動、三無償債能力”的殼企業“活不起”也“死不成”,一邊是壓負在國企身上的大量社會職能仍然分不開,部分國企存在的諸多歷史包袱和現實難題,已成為發展的“攔路虎”、改革的“硬骨頭”。

  “殼企業”數量不少

  在東北三省,“殼企業”數量不少。這些企業要麼由基層政府管理,每年撥付一筆財政資金給職工發放救助款,補齊社保費用;要麼由尚有生産經營能力的大型國企背著,企業有利潤時吃利潤,無利潤時吃資産。

  遼寧省國資委的一份資料顯示,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國有“殼企業”為830戶,它們一無有效資産、二無生産經營活動、三無償債能力,只留下人員和債務包袱。這些企業涉及職工16.5萬人,而其拖欠各類債務的具體數額,則無從統計。

  瀋陽市鐵西區企業管理服務中心下轄數十家“僵屍企業”,中心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問,規模龐大的職工群體如何安置?企業拖欠的鉅額債務如何補償?這些問題不解決,“殼企業”就不能輕易破産退出市場。

  總部位於瀋陽市的北方重工集團,即將引入管理經驗豐富的中國建材集團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卻由於背負十幾家“殼企業”和沉重的離退休職工管理任務,混改推進緩慢。集團副總經理蘇學祥無奈地説,公司現在就像二婚女子拖家帶口改嫁,誰碰到都會猶豫再三、仔細斟酌。

  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官員仍然對以“放手”為重要特徵的國企改革感到不適應。吉林省四平市一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全市競爭性國企已經改制得一家不剩了,而政府對民營企業又説了不算,“這讓我們在搞經濟、調結構時沒有了抓手”。

  推進“混改”難度不小

  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在國企主要佈局于重化工業的東北三省,推進“混改”難度不小,其中既有困惑也有顧慮。

  遼寧紫竹集團是一家以開發、加工鋼鐵高科技産品為主,年産值近50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談起對國企混改的態度,董事長洪海直言“不能輕易參與”。“這輪改革剩下的都是大型國企,體量大、資産額高,民企大多沒有實力控股;如果沒有話語權,以國有企業現在的經營管理機制,我們的錢投進去很可能打水漂。”他説。

  這一困惑在東北民營企業中頗具代表性。相對東北體量龐大的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家普遍害怕參與混改只能充當小股東,難以形成有效的股權制衡,對完善國企決策和管理機製作用不大。也有人認為,東北重點行業多被央企壟斷,民營資本雖能進入某些領域,但整個産業鏈的壟斷壁壘不破,民資仍難免處於弱勢地位。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對産權混合也有顧慮。為整合大連特鋼、撫順特鋼和齊齊哈爾北滿鋼鐵而成立的東北特鋼集團,是遼寧推進國企改革的試點企業之一。記者前往該公司採訪了解到,企業在人事、薪酬、幹部的“三項制度”改革上探索出了一套經驗,但産權混合的成功探索並不多。

  專家建議,可以將大型國企進行分解,將不同業務單元拿出來混合。同時推進員工持股,形成多元股權的相互制衡局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建宙提出,混改對企業治理機制的市場化提出更高要求,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作效率,才能化解外部資本參與混合的擔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