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慧球科技董事長回應被平倉

  • 發佈時間:2016-01-26 04:33:13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8日,A股出現首個大股東遭平倉案例。當晚,廣西慧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慧球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顧國平通過資管計劃德邦慧金1號增持的公司股票被平倉,顧國平實際控制股份比例由8.79%下降為6.66%。兩天之後,顧國平的另一個資管計劃華安匯增3號也因低於止損線而被要求追加資金。

  在外界紛紛猜測顧國平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1月20日,顧國平補倉2000萬元自救,隨後通過媒體公開表示“不差錢”,只因“不懂二級市場吃了虧”。

  70後的顧國平,于2000年與同學創辦眾翔科技,最初的路是要向華為學習,通過科技創新做大做強。顧國平説,“我內心只有一個使命,規模、規模還是規模。”最近一年多,他不但通過增持成為慧球科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還入主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T斯達康。在外界的眼中,他想通過“抄資本市場的近路”快速實現做大做強,然而卻遭遇到了以前未曾遇到過的股市“意外”。

  攜同學全力打造“小華為”

  顧國平出生於1977年,18歲那年,他進入原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工貿9512班學習。據媒體報道,就是在這裡,顧國平遇上了他的兩個創業夥伴,湯宇和顧建華。

  1998年,三人畢業離開母校,各自奔向工作崗位。顧國平進入上海振華港口機械有限公司,負責客戶關係工作,可是他只在這家企業工作了兩年多,對於離開的原因,顧國平解釋稱,從事港口機械業務要經常爬高,自己不適應。“我有恐高症。”顧國平對媒體表示。

  2000年8月,顧國平和同學湯宇一起成立了上海眾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眾翔科技”),顧國平擔任總經理,湯宇擔任技術總監。公司早期業務涉及系統整合項目和IT外包項目,主要代理阿爾卡特朗訊的企業網業務。

  2002年,顧國平和湯宇來到深圳對華為做了一個多月的考察,對所見所聞很受觸動,他們看到了通信行業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5年8月,顧國平的室友顧建華也放棄了公務員的金飯碗,加入到眾翔科技。2008年底,幾個創業夥伴將全部積蓄1億多元悉數拿出,並邀上顧國平的一位初中同學王忠華,創立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據稱顧國平為此將房産也作了抵押。

  2009年,斐訊營業額0.56億元;2010年,營業額達到4.2億;2011年進入10億元俱樂部;2012年營業額突破30億;2014年營業額突破100億,營收平均年度增速超過200%。不過,顧國平對此並不滿意,他認為“我們增長得快只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基數小,不是真的速度快。”他的目標是,到2017年左右,實現百億美元規模營收。

  顧國平的想法就是做一個“小華為”出來。然而這個想法在業內人士看來,頗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一位通信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通信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且也在持續增長,斐訊技術百億銷售額在這個市場上並不算高,依然是小企業,和華為相比更是九牛一毛。

  在顧國平看來,營收規模事關成敗,“我內心只有一個使命,規模、規模還是規模。”這一點和華為管理層的思路很相似,華為一直認為,無論是在通信市場,還是在智慧手機市場,只有前三名才能存活。

  涉足手機和智慧城市做大規模

  如何才能迅速做大做強?顧國平最初選擇的是華為打法,靠創新投入做大規模。作為全球榜首的通信設備廠商,華為研發投入佔全年營收比例高達14.2%,遠超業界水準。2015年華為預期實現銷售收入約3900億元,研發投入約500億。

  顧國平親任斐訊技術的産品副經理,主抓産品研發,2010年,斐訊建立上海第一研發中心,每年會把銷售收入8%至10%投入研發,500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佔比達到55%。

  不過技術創新存在不小的風險,在華為、愛立信這些巨頭面前,斐訊的研發投入難以比肩。“(研發)這筆錢投下去,甚至要背上幾輩子的債。”顧國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為了迅速做大做強,斐訊在2011年左右涉及手機業務。

  最初斐訊的手機業務以OEM為主,幾乎沒有自己的品牌。通過OEM的方式,斐訊手機2014年出貨量達到1000萬台左右。2015年9月,在德國柏林IFA2015消費電子展上,斐訊推出了三款智慧手機。這一年,斐訊也開始發力印度市場,著重發展自己的品牌。

  不過在市場份額上,一線手機廠商排名中還看不到斐訊的身影。在國內,斐訊通過不少電商渠道進行銷售,其中京東商城上,斐訊一款輕客手機售價699元,外形與華為P系列類似,走的是商務輕薄的道路。

  2013年,斐訊的策略再次展開,公司整合成立五個BU,包括個人移動終端業務、家庭寬頻終端業務、企業網路終端業務、ICT服務和雲服務。前面三個業務涉及個人、家庭、企業,第四個業務則過渡到整個城市。

  2014年11月9日,斐訊技術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斐訊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接下來的幾個月,斐訊還接連和湖南韶山、廣西南寧、安徽蕪湖等地方政府簽訂了智慧城市項目合作協議或訂單。

  這些項目和領域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為了迅速做大規模,顧國平選擇了與華為不一樣的道路:借殼上市。

  通過二級市場入主北生藥業

  2014年3月,當時還未改名為“慧球科技”的北生藥業,曾連續停牌三個多月籌劃重大資産重組,擬採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産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購買斐訊技術100%股權。募集資金不超過23.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凈額中的2.4億元將用於智慧城市研發與運營中心項目,剩餘部分用於補充公司智慧城市業務的營運資金,支援公司戰略轉型。

  據媒體報道,入主北生藥業前,顧國平就想把智慧城市業務全部移入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平臺將之做大做強。

  2014年7月2日,公司卻意外公告稱,因在一些事項上未達成一致意見,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終止。

  顧國平並不甘心。2014年7月29日,北生藥業又推出了一份定增預案,公司擬以3.65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4億股,其中顧國平擬認購1.9億股。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完成後,顧國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持有上市公司28.17%的股份,並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定增方案發佈不到3個月,顧國平又在二級市場接盤北京瑞爾德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持北生藥業1500萬股股份,交易價9.50元/股,是之前定增方案中發行價的2.6倍。當時有分析稱,顧國平本次高價接盤正是為了提前成為公司股東,獲得選舉董事席位的資格。

  2014年11月11日,北生藥業原董事長何京雲、董事張法榮辭職,顧國平入主董事會,在定增完成前,實現了對上市公司的提前控制。2015年1月,北生藥業更名慧球科技。

  觸角伸向納斯達克

  顧國平在A股大展手腳的同時,還將觸角伸向了美國的納斯達克。2015年9月,顧國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確認,斐訊技術已出資7500萬美元,成為UT斯達康第一大股東,接下來將尋求對UT斯達康的絕對控股,或尋求私有化。

  上世紀90年代末,UT斯達康通過生産小靈通收穫巨大成功。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于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當日股價以41美元開盤,隨後飆升至73美元。

  2004年後,小靈通迅速衰落,主營業務的單一讓UT斯達康陷入虧損,股價一落千丈。後來,小靈通被徹底淘汰,UT斯達康也在通信行業中淡出。如今通過經營光網路傳輸、IPTV等電信和廣電産品的UT斯達康,僅是一家年銷售額約2億美元的中等規模公司,其股價也僅在2美元上下浮動,淪為垃圾股。

  2015年8月,UT斯達康低調進行了大股東更替,斐訊技術成為這家昨日巨頭的大股東,顧國平也於今年1月11日起開始擔任UT斯達康的董事。“收購UT斯達康有幾個好處,其中一個是海外收購就擁有了一個海外資本的平臺,它不一定是要融資,通過它我們可以再進行其他的收購。”顧國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絕對控股”UT斯達康也在顧國平的計劃之中,預計斐訊技術將為此支出約1.5億美元。

  定增出意外難擋增持決心

  成為資本玩家的顧國平可能沒想到,資本市場的道路充滿了意外。2015年8月29日,慧球科技突然發佈公告稱,由於存在資訊披露不規範等問題,公司的非公開發行申請最終未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核。

  定增的突然流産無疑是對顧國平的“當頭一棒”,但這依舊沒有動搖顧國平繼續增持慧球科技股份的決心,他轉而把視線瞄向了二級市場。這次他選擇了更加激進的方式來掌控公司。

  2015年11月11日,慧球科技發佈公告稱,顧國平新增2個資管計劃作為其一致行動人,分別是華安匯增1號和匯增2號。慧球科技同時披露,由於顧國平在11月5日買入公司股份100萬股、匯增1號在10月23日到26日買入公司股份610萬股、匯增2號于11月6日到9日買入公司股份643.66萬股,截至11月9日,顧國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公司260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59%,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此後,顧國平又多次通過個人或資管計劃增持慧球科技,持股比例逐漸上升至8.79%。

  2015年11月17日,慧球科技股價已經達到18.89元,是當初定增價格的5.18倍。

  公開宣稱“不差錢”

  資本運作進行得風生水起的同時,2016開年以來A股市場卻連續大跌,顧國平成為A股市場上第一個被平倉的大股東。1月18日晚,慧球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顧國平接到德邦創新的通知,其通過德邦慧金1號增持的公司股票被平倉,顧國平實際控制股份比例由8.79%下降為6.66%。兩天之後,顧國平的另一個資管計劃華安匯增3號也因低於止損線而被要求追加資金。

  突然而至的爆倉,讓市場紛紛猜測,顧國平的資金鏈産生了問題。1月20日,顧國平緊急追加2000萬補倉自救,隨後,又在媒體採訪中表示,自己並不缺錢。

  顧國平還透露,他自己在UT斯達康上還持有13.5%的股權。按照目前UT斯達康的總市值7900萬美元計算,顧國平這部分股權價值高達1066萬美元。“平倉屬於被動的突發情況,不是資金原因。”顧國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平倉事件的發生一方面是銀行內部溝通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市場恐慌造成的,“這個事情,説是烏龍又不算,我是有口難辯。”

  自2014年12月以來,顧國平及指定第三方已經累計向慧球科技借款1.57億,去年12月24日,顧國平還豁免了慧球科技2500萬元的債務。今年1月,顧國平還贈予上市公司一處價值接近6000萬元的房産。

  顧國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是按照做實業的模型來增持,想快速處理好慧球科技凈資産缺失的問題。“我對二級市場是不敏感的,也不太善於和二級市場溝通。我關注的是股權比例,不是關注價格。”顧國平説。

  減持新規下現“花樣減持”

  2016年開年,A股遭遇暴跌。1月7日,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要求大股東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應提前15個交易日預先披露減持計劃。

  慧球科技顧國平通過資管計劃增持的股份被平倉後,有投資者質疑,顧國平是在“變相減持”。對此慧球科技公開回應稱:“這並不是我們主觀上進行的減持行為,同時現在交易所對減持也有窗口指導。我們的操作都是合規的。”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1月9日減持新規啟動以來,已有將近5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大股東減持公告。各種減持招數和理由也花樣百齣。

  近50家公司發佈減持公告

  僅在1月21日一天之內,就有6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股東已減持的消息。其中,陽普醫療在公告中表示,部分員工及代理商融資設立的資管計劃“華夏2號資管計劃”1年鎖定期于1月13日到期,“華夏2號資管計劃”投資的“陽普醫療股票”已于1月14日至18日通過二級市場競價方式全部賣出,截至1月18日,“華夏2號資管計劃”已全部變現,共計1001.63萬股,合計變現1.45億元。

  易聯眾則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古培堅于1月19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共減持公司股份26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60%。中源協和控股股東德源投資1月14日至1月15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4.92%的股份。

  大宗交易成為主要渠道

  海欣食品在1月19日宣佈,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滕用雄、滕用偉、滕用莊、滕用嚴、陳月嬌因個人資金需求,計劃在1月22日至12月31日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1.67%。

  也有個別公司的減持理由堪稱“奇葩”。1月18日午間,中文線上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王秋虎將於自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股份減持,套現將近2.6億元,而公告中給出的減持理由是,“改善個人生活”。

  相比之下,遊久遊戲的減持理由更“富有想像力”。1月12日,遊久遊戲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劉亮、第三大股東代琳已于2015年1月登記結婚,根據相關規定,劉亮、代琳已構成一致行動關係。為確保公司2014年重組完成後36個月內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因劉亮、代琳新增一致行動關係而發生變更,劉亮、代琳可能擇機適量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本報綜合消息

ST慧球(60055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