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政協委員:人口調控城六區是重點 以業以房控人

  • 發佈時間:2016-01-22 15:09: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口總量控制意味著什麼?

  關鍵詞:

  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

  嚴控人口規模。以城六區人口減量為重點,堅決遏制人口過快增長,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推進製造業生産過程的智慧化,推動勞動密集型産業和勞動力同步轉移,降低産業發展對人口增長的依賴。實施地下空間清理整治行動計劃,嚴禁地下空間散租住人。嚴厲打擊違法建設、違法生産、違法經營等行為,堅決壓縮違法生産空間。

  促進人口合理佈局。嚴控城六區人口規模,通過非首都功能疏解、嚴格控制居住和産業用地規模等方式,逐步降低人口密度。推動城六區以外的平原地區有序承接疏解功能和人口。保持山區人口基本穩定。 ——《“十三五”規劃》

  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堅持疏管結合、綜合施策,落實人口調控措施,以功能疏解帶動人口疏解,堅決抑制人口過快增長。大力整治地下空間和群租房,加強直管公房管理。持續開展“拆違打非”,拆除違法建設1500萬平方米。出臺實施居住證制度,落實積分落戶政策。完善人口綜合監測體系,提高人口調控預警能力。 ——《政府工作報告》

  點評

  城區調控與五環外

  調控要同步進行

  北京市政協委員 袁濟喜

  在疏解的過程中要堅持行政手段和市場調控相結合,要進行謹慎的調研,做好相關配套的接軌,兼顧可能帶來的物價上漲等不利影響。疏解是必要的,但要把市場調節的功能做充分。

  另外,在城市疏解的過程中,人口大規模遷往五環外地區,如果不提前預防、採取措施,在這些地區仍然可能出現人口無序膨脹、無序開發、新的灰色産業帶形成等弊端。這樣一來,老的問題還沒解決,又會産生新的問題。所以在城市疏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統籌兼顧,城區調控和五環外的調控要同步進行,同時要打破地方政府的利益鏈條。

  疏解城市功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需要頂層設計、統一協調、全面推進,不能顧此失彼。在規劃上,要做的更細緻一些,同時行動措施不留死角。記者 張蕾

  對話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連玉明:城六區是北京人口調控的重點和難點

  北京晚報:北京在十二五期間就提出對人口進行調控,這兩年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動批外遷等,這些措施是否取得成效?

  連玉明:根據我調研時了解到的情況,北京在人口“增量疏解”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市政府及各區縣高度重視人口調控工作,探索形成了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以業控人、以稅控人等多種調控方式,人口增長速度持續下降。“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速由2010年的2.81%下降到2014年的1.71%,四年內人口增速下降了1.1個百分點。城六區常住人口增速由2011年的2.48%下降為2014年1.79%,下降了0.69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北京市及城六區人口規模快速增長的趨勢有所緩解,人口“增量疏解”取得明顯效果。

  北京晚報:從2300萬的目標看,到2020年北京的人口總量還是允許增加的。但是,城六區的常住人口要下降15%,這對城六區意味著什麼?

  連玉明:城六區常住人口要下降,叫“存量疏解”,這個任務難度大、時間緊。儘管北京人口的增速已經在下降,但是人口總體趨勢仍是增長。2010年至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152.9萬人,其中,城六區增加81.8萬人,佔全市新增人口的53.5%,超過全市新增人口的一半,這表明,城六區仍是北京市新增人口的重要承載區域,也是人口調控的重點和難點。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151.6萬人,這意味著要實現“十三五”的目標,從2015年開始,北京市全市人口年均增長要低於27萬人,而城六區不但不能增長,平均每年還要減少31.9萬人。在目前北京市特別是城六區人口總量仍呈現增長態勢的背景下,調減人口規模,疏解人口存量的任務十分艱巨。

  北京晚報:要減少城六區的常住人口,目前來看有什麼好的辦法?

  連玉明:人口永遠是跟著産業走的,就業機會是吸引人口聚集的主要原因。第三産業發達是北京産業結構的重要特點,但還存在大量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産業。因此,要從勞動力的供求入手,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四少一高”産業(用水少、用電少、用人少、用地少、附加值高),通過嚴格控制和轉移過度依賴外來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的産業,在控制勞動力需求規模和總量的同時,提高勞動力需求層次和品質,進而減少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同時,通過實施更加嚴格的環境、資源、稅收和用工政策措施,規範企業用工行為,增加企業用工成本,在維護勞動力基本權益的同時,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減少就業崗位。

  除了以業控人,還可以以房控人。對土地、房屋的調控是人口規模調控的有效工具。一直以來,我們在對土地供給量與人口調控、房地産業特別是出租管理與人口調控方面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特別是目前北京市出租房屋管理基本上處於個體化鬆散狀態,群租房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出租大院、地下空間、農村違法建設中聚集了大量的流動人口,加劇了人口調控的難度。要從提高土地供給與房屋租賃管理的組織化程度入手,一方面控制土地開發強度、控制房地産發展規模、規範房屋租賃等,控制房屋出售、出租數量,調整城市容量;另一方面堅持多拆少建、只拆不建原則,把更大空間作為生態空間和公共服務空間,從而實現人口規模調控。

  去年年底,《北京市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送審稿)》和《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要把居住證作為北京市人口調控的風向標,建立與人口規模調控相適應的居住證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界定走哪些、留哪些、服務哪些,有效規避居住證實施後帶來流動人口短時期“暴增”風險,對於符合居住證申辦條件或者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要提供更加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記者 楊昌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