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鈍劍”難斬“地溝油”利益鏈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方問禹 秦華江 席敏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餐廚垃圾産生量大、成分複雜,兼具資源和污染物屬性,如若處理不善,會引發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雙重隱患。2011年,在“地溝油”、“垃圾豬”事件頻發背景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農業部聯合啟動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安排6.3億元專項資金,支援全國首批33個試點城市(區)探索餐廚廢棄物處理長效機制。

  如今試點工作進入驗收期,記者在多個試點城市調研發現,餐廚垃圾違規收集、運輸、處置的現象依舊突出,大量餐廚垃圾仍然流向違法違規通道,一些城市郊區“地溝油”“垃圾豬”窩點氾濫,“野火私煉”餐廚垃圾、直接焚燒布料塑膠,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也形成了環境保護的“盲點”。

  “野火私煉”窩點氾濫依舊

  沿著逼仄的郊縣公路,記者驅車潛入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農場深處,在一片荒蕪破落但養狗眾多、佈滿監控攝像頭的平房區域內,發現多個餐廚垃圾“野火私煉”窩點。其多數隱身於矮墻院內,窩點內有沾滿餐廚垃圾殘渣的掏油三輪車、麵包車,以及土坑鍋臺、儲油桶等。整片區域內,還散落著一些布料、塑膠、紙箱等生活垃圾的堆場。

  一些土坑鍋臺直接在戶外支起,鍋中留有經過加熱粗煉的餐廚垃圾,旁邊放著的幾個大塑膠桶內也裝滿了類似物質。知情人透露,這些土坑鍋臺直接焚燒塑膠、布料等生活垃圾,將餐廚垃圾簡單加熱,粗煉出廢油脂後即可銷售,産生的大量廢水則直接排向了鄰近的臭水溝中。

  記者的出現立刻引起警覺,窩點內有多人出戶察看,乃至圍觀。記者以收油人的身份表示收購地溝油,但他們大多警覺、自稱“我家不煉油”,也有些人直言“每天産油量少,已有銷售渠道”。

  在將收購價提至500元一桶後,一位王姓婦女便改口稱,“我家有油,但量比較少、一個星期只出一桶油,隔壁李胖子家一個星期能出三桶”。

  知情人透露,所謂“一桶油”核算方法是,五桶一噸、一桶400斤,減去油桶自身重量,每桶油凈重380斤。按照500元收購價,這些從餐廚垃圾粗煉出來的廢油脂能賣到1.3元一斤。

  天津市北辰區青光鎮的韓家墅、劉家碼頭一帶,也是餐廚垃圾“野火私煉”的重災區。記者多次蹲點看到,這裡掏油三輪車、麵包車來往頻密,還活躍著多個頗具規模、以餐廚垃圾為食的養豬場、養羊場,至少數百頭的“垃圾豬”、“垃圾羊”肆意滋長。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豬、羊的養殖環境極其惡劣,露天的大鐵鍋、塑膠桶裏盛放著作為主食的餐廚垃圾,四下污水橫流。此外雖已入冬,其週遭空氣散發的惡臭味仍然濃烈。

  在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一些私煉餐廚垃圾的窩點與普通住宅相間零落,大量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幾乎填滿了村圍的一條小河。該河域零星的水面上,也似覆蓋一層厚厚的黑色膠狀物。

  不僅在天津,記者在北京、濟南等城市的一些郊縣走訪,也看到了類似餐廚垃圾“野火私煉”的情況。這些“地溝油”、“垃圾豬”窩點深知所做之事違法違規,對週遭陌生車輛和人員異常警覺,給記者暗訪帶來難度。

  多數餐廚垃圾流向違規“暗道”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餐廚垃圾管理試點背景下,多城市有關部門在當地認定了若干家資質企業並出臺文件規定,餐廚垃圾須交由資質企業收集、運輸和處理,一些城市還提出餐飲單位應支付一定費用。

  “但實際上,資質企業去餐飲單位收運餐廚垃圾,不但不敢收費,有時還得花錢打點酒店經理、廚師、保安等,才能收到餐廚垃圾。不這樣的話,這些人會將餐廚垃圾分類,把廢水、廢渣交給我們,把廢油脂偷偷賣給地溝油窩點。”有資質企業負責人説。

  京、津、魯、蘇等地試點城市(區)資質企業反映,目前不僅是小餐館,大酒店、學校食堂等規模餐飲單位也普遍將餐廚垃圾賣給沒有資質的企業或個人。

  記者在天津南市食品街、上谷商業圈,及南開大學津南校區等地蹲點發現,其餐廚垃圾多被掏油麵包車收運,輾轉至郊縣。

  天津、蘇州等地一些餐館老闆告訴記者,中等以上規模的餐飲單位,一年産生的餐廚垃圾就能賣十幾萬,泔水已成了“搶手貨”。不少飯店看到能賺個外快,雖知違法違規,也樂見小販將餐廚垃圾整車運走。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建處有關人士坦言,餐廚垃圾只要收不上來,就可能有“地溝油”、“垃圾豬”。

  有關人士指出,餐廚垃圾營養過剩,“垃圾豬”食用後膘肥體重,甚至能長到八、九百斤,遠高於正常養殖水準。這類豬被運到城郊及農村出售,即使低於市面價三成也盈利頗豐,較高的利潤吸引著違法分子趨之若鶩。

  上述現象還導致,資質企業的環保産能過剩,而大量餐廚垃圾流向違法違規通道。

  記者採訪了解到,天津碧海環保技術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是目前天津餐廚垃圾處置的唯一資質企業,日處理能力300噸,但實際日處理僅百餘噸,而天津市餐廚垃圾日均産量近千噸。濟南環科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是濟南市廢油脂處置的資質企業,目前單月收運處置50噸廢油脂,而業內人士稱,濟南市廢油脂月産生量近七八百噸。

  監管缺位導致規定成擺設

  對於監管餐廚垃圾走向,打擊“地溝油”、“垃圾豬”,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對此早有規定。2011年,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通知,提出試點探索適合國情的餐廚垃圾處理工藝路線,形成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産業鏈,提高資源化和無害化水準。

  2010年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明確了要建立市(縣)長負責制,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建立健全全程監管和執法聯動機制,實現對“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的全程監管,確保不留隱患和死角。

  但在試點落實層面,有關部門監管缺位,導致了各級各類文件規定成為擺設,餐廚垃圾走向依舊成謎,“地溝油”、“垃圾豬”多發態勢仍未根本逆轉。

  有關企業指出,從源頭上監管餐廚垃圾流向的難度並不大,但職能部門對此不作為,導致監管責任反而落到守法、有資質的企業頭上,其只得想方設法蒐集“地溝油”“垃圾豬”的證據,再通過媒體等渠道倒逼監管。

  對於部門監管為何缺位,有關人士指出了兩方面的可能原因,一是牽扯利益關係,“一些鄉鎮村長就是地溝油作坊的保護傘”。

  二是害怕無資質企業或個人陳情鬧事,有關部門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監管伺機而動,嚴一陣、松一陣。記者調研了解到,一些“垃圾豬”養殖戶此前曾被媒體曝光、被監管部門查封,但一段時間後即重操舊業,屢打不掉。

  2014年11月,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向天津振春廢油脂處理有限公司頒發“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服務許可”,此舉引發媒體持續關注:振春公司此前曾多次被曝光違規收運廢油脂、私煉地溝油,並曾因造成環境污染被撤銷許可。

  對於如何把關振春公司專業能力、對其收運餐廚垃圾流向有何監管,記者曾多番爭取採訪天津市市容委,但在該委所屬辦公室、宣傳處、天津市生活垃圾處理中心等部門的相互推諉下,終未得到回復。2015年12月,天津市市容委再次向振春公司續頒這一許可。

  職能部門監管缺位,導致有關制度設計停留在紙面上,也使得國家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的有關工作收效甚微。

  有業內人士指出,全國首批33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中,目前完成既定實施方案有關指標的僅有三五家。而五年間,有關部委又陸續推出四批試點,並安排相應專項資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