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監管:有所為有所不為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00: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日深刻總結反思了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經驗教訓。他認為,股市異常波動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不成熟,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適應的監管制度等,也充分暴露了證監會監管有漏洞、監管不適應、監管不得力等問題,必須深刻汲取教訓,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強監管,防範風險。
不少網民表示,對於監管者而言,看到自身監管有漏洞並想方設法去彌補漏洞解決問題,態度值得肯定,而更重要的在於敬畏市場,順應市場發展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恪守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填補制度漏洞,提高監管有效性。
監管滯後自縛手腳
網民“雲飛雨揚”表示,金融創新無序發展、監管缺位的惡果正在顯現。從2015年6月開始,A股進入三個月的暴跌期,從5000多點暴跌至2800多點,指數幾近腰斬。暴跌過程中為避免金融危機,國家拿出了一萬多億元救市,最後股民財富不斷蒸發,國家和股民都承受了巨大損失。
網民“夕顏靜雅”表示,股市大動蕩,有些原因是客觀的,比如股民不成熟等;有些原因是主觀的,比如不汲取過往的教訓,滯後的政策,想當然的管理方式等,最後只能自縛手腳。
網民“新陽9087”稱,股市波動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經濟不景氣、股市存在制度漏洞、散戶佔比過大等等。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冷靜下來考慮能做點什麼。
網民“劉勝軍”稱,在所有的市場中,股市對於資訊、政策、資金最為敏感。股市的健康發展,要求監管者正確地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一旦監管理念出現偏差,股市運作機制就會被扭曲,甚至導致嚴重的風險和不公平,這一點在此輪泡沫的形成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須守住“三公”原則
博主“搬礦科技”稱,監管部門不需要盯著點位,而是要把裁判的工作做好,把制度建設做好,取消不適宜的漲跌停板制度,鼓勵強制分紅制度,徹查上市公司造假並嚴肅處罰,嚴打各種違規資金入市,重新規劃IPO和退市制度。
網民“伊達爾姆”表示,有關部門不要把虛假的金融繁榮當作政績來追求;虛擬經濟不是越虛越好,不要把衍生品當作制勝法寶;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細化規則,嚴格執行。
也有網民稱,面對股市泡沫,監管者應對市場抱有“敬畏之心”,這不僅是因為監管者難以左右股市的走勢,更因為監管者的“亂作為”會帶來新的資訊干擾,甚至造成股市的財富不公平分配。監管者只要守住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避免不法者“渾水摸魚”,其他的儘管交給市場。
(記者 趙東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