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業設計:技術過硬贏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1-15 05:52: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説起工業設計,很多人覺得就是搞搞外觀、敲敲邊鼓。實際上,這種傳統想法已經過時。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在珠三角採訪時發現,如今許多工業設計堪比創造發明。技術,已成為工業設計最堅硬的內核。

  “全國十佳工業設計機構”之一的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院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楊向東感慨地説:“現在,單純搞設計造型已經沒有市場了。必須依託新技術、新點子,用産品去解決企業的難題,這才是工業設計的出路。”

  在珠三角,不少工業設計機構都像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一樣,審時度勢,著眼技術創新,將服務方向從單純委託設計轉向了産品開發。不過,工業設計畢竟不同於科學研發,怎樣的技術才是它所看重的?在楊向東看來,有兩種技術運用形式最能滿足企業對工業設計的渴求。

  記者首先來到設計院內的乾燥技術研發中心,這裡陳列著四五台形態功能各異的産品。其中海參乾燥機,是將高壓電場技術與熱空氣乾燥結合,解決了高難度的海參乾燥問題,産品很快銷往墨西哥灣用於海鮮乾燥;另一台真空高壓電場乾燥機,則在高壓電場中加入真空乾燥技術,適用於量小而附加值較高的高端藥材等,已有東莞國藥等多家企業有意向合作;針對穀物等量大而廉價的物料,則開發出了高壓電場加空氣能技術的低成本乾燥設備。“所以,工業設計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重視多種技術的融合運用。”楊向東説。

  事實上,華南工業設計院提倡的也正是“綜合設計、整合創新”的理念,設計不光在外觀,還涵蓋了從概念、材料、結構到電路、程式、晶片、服務等廣泛的內容,以多種技術的整合來打造核心競爭力。

  第二個案例是浴室毛髮清潔系列産品。“我們設計的毛髮清理刷,用一個小小的技術,在刷頭前端做一點文章,設計成像狗尾草一樣,毛髮一碰就能粘上去,再在手柄上設計一個柵欄,用指頭一推,刷頭上的毛髮就能自己掉落。類似的設計我們有一整套,都已申請了專利。”楊向東説。

  這就是工業設計對技術運用的第二個“訣竅”:技術水準有高低之分,如果能用簡單的技術巧妙地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那才是完美的方案。楊向東告訴記者,企業乃至社會對這類小技術的需求無處不在。對於工業設計來説,只要能活用“低技術”,將高效率、低能耗、人性化等問題解決好,就是一個好産品。而這樣的工業設計産品往往能創造出新的市場,對於當前珠三角眾多生産“大路貨”而舉步維艱的中小企業來説,具有現實的意義。

  當然,楊向東也坦言,工業設計機構在由單純設計服務向重技術、搞開發的方向轉變過程中也碰到很大的難題,即新産品開發的高投入、高風險。開發新産品首先要發現市場、鎖定需求,然後出點子、找技術、搞創新,再然後找投資、量化生産……原來是企業客戶考慮的問題,現在都得自己考慮。

  為此,工業設計機構也面臨著發展模式的創新。“單純自己搞開發很難,我們的辦法是與企業綁在一起做。”楊向東説。華南工業設計院靈活開展與企業的合作,目前已形成了三種不同的合作模式:一是傳統的委託設計服務,按工作時間向企業收取服務費用;二是與企業共同投資,合作開發新産品,由設計院負責設計投入,企業則負責生産投入和市場開拓,共同分享效益;而最近一年,設計院又開始探索與企業共建企業設計中心這一全新模式,以年費制建立深度合作,幫企業提升設計能力和水準。

  對於中國工業設計當前的技術水準,楊向東認為並不比國際水準差。“以前對於各項國際大獎,我們的設計人員是不知道、不參與、獲獎少;而近年來每年都有大量大獎捧回來。我國工業設計這麼多年的積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投入很大;國內院校也紛紛開辦相關專業,儲備了大量人才。不過,現在仍有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需要設計機構與政府一起努力,喚起企業的需求和創新意識,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楊向東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