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新定義城市圈

  • 發佈時間:2016-01-14 06:27: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是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越聚越多,也就形成了城市。按一般規律看,人口越稠密的地方,經濟發展水準就會越高,反過來説,經濟發展越好的城市,越會吸引人流來。

  這也就得出一個結論,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與人口的流動水準是正相關的。也就不難理解,北上廣為何聚集了這麼多的青年才俊,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口為何越來越密集。

  然而,時空的限制讓城市不可能無限制地長大。一個城市不可能承擔所有的功能、過大的城市也會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的承載壓力。

  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大力發展城市群,多個城市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協作,統籌空間、規模、産業三大結構,統籌生産、生活、生態三大佈局,解決大城市病問題,也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發展城市群,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決時空問題,破解各地發展不均衡。而高鐵的發展,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高鐵首先能夠緩解大城市病。由於高鐵的速度遠遠快於公路,許多城市間形成了一小時甚至半小時交通圈,城際間交通時間有時比市內交通還快,異地工作、居住成為現實,疏解了大城市部分人口,也帶動了許多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功能外遷,大城市的壓力也因此得到疏解。

  高鐵的發展優化了城市間産業佈局,如在京津冀協調發展規劃中,北京部分非核心功能需轉移到天津、河北,然而,由於北京資源豐富,許多企業行業搬遷意願不高,隨著京津城際、津保城際等線路的建成,京津冀之間經濟要素流動更加便捷,企業開始主動搬遷到成本更低的天津、河北。

  高鐵也為人才實現價值、推動小城市發展提供助力。在高校集中的南京,過去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非常難,高鐵開通後,無錫、蘇州、常州、德州等城市都成為了這些畢業生就業的新選擇,更易實現自身價值。人才選擇的多元化也帶動了小城市智力資源的引進,有助於各地協調發展。據相關部門統計,京滬高鐵開通運營3年,德州市引進碩士博士2000余人,專家級領軍人物300余人,充實了德州寶貴的“智力資本”。

  根據我國鐵路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相鄰中心城市間及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間形成1至2小時交通圈。那時,我國“城市圈”的概念將與現在大為不同,城市間的人才往來流動頻繁,東西部城市均衡發展,真正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