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於區域産業結構和物質流的城市迴圈經濟發展共性技術和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2-17 08:30:5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許多發達國家正在把發展迴圈經濟、建立迴圈型社會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從2000年開始,我國在借鑒國外發展迴圈經濟、建設迴圈型社會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工業化快速發展、生産領域環境污染突出的特點,按照迴圈經濟的理念,開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迴圈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然而,我國迴圈經濟研究大多集中以單項技術和園區為對象,以城市為對象所進行的研究較少。而且,大多數處於迴圈經濟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園區規劃階段,缺少工程實踐,尤其是缺少城市層面的工程實踐。此外,大多數迴圈經濟以經濟效益和資源的持續利用為目標,缺少以解決現有環境問題為基礎、緊密結合環境管理需求,實現資源迴圈利用的發展模式。為此,亟須建立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基於城市産業結構特點、固體廢物特點和迴圈利用現狀,構建不同行業間固體廢物迴圈利用鏈網,突破阻礙鏈網迴圈暢通的再生利用關鍵技術,實現資源迴圈技術與城市層面共生利用迴圈鏈網有機結合的城市迴圈經濟發展共性技術和具有城市特點的發展模式。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青島新天地固體廢物綜合處置有限公司、青島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和海爾集團技術研發中心依託“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青島城市迴圈經濟發展共性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以青島為試點城市,針對青島城市産業結構特點,解決限制迴圈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並研發關鍵共性技術,建立了具有地區特色的迴圈經濟發展模式,為不同區域發展迴圈經濟提供針對性的整合化技術方案和案例示範。項目研究成果剛剛獲得201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針對制約電子廢物回收利用的關鍵問題,項目開展了城市廢舊家電和電子産品種類、分佈特性研究,掌握了其物質流向規律,分別構建了依據生産者延伸責任制原則的大型家電生産企業回收、以資訊流和物質流優化為基礎的專業再生利用企業回收體系。根據試點城市産業結構和廢舊家電和電子産品特點,開發了再生利用新技術,建設示範工程並培育新興資源再生利用産業。針對城市工業固體廢物再生利用過程連結耦合不足的關鍵問題,項目首先開展城市固體廢物特性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廢物資源化優選模型並確定了其資源化重點發展方向,以此構建了以冶煉、能源、化工、建材行業為主體的四大行業互補産業連結迴圈網路;重點研發了實現迴圈鏈網暢通的關鍵技術並開展了工程示範;在此基礎上,項目通過構建廢物資訊交換平臺,實現了覆蓋整個城市産業廢物的共生利用,並通過資訊化生態工業園示範進行實踐。針對固體廢物資源化過程中的環境安全性問題,項目識別了環境風險産生節點,開展環境風險分析與控制技術研究,研發了資源化利用的環境安全評價模型並形成了控制標準體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項目凝練了城市發展迴圈經濟的共性技術,並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基於城市産業結構特點、固體廢物特徵、社會發展水準和環境管理需求的、將資源迴圈技術和城市層面共生利用迴圈鏈網有機結合的城市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通過項目實施,研發了突破城市迴圈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技術,獲得授權專利22項,形成標準和技術規範19項(已發佈國家標準3項、徵求意見1項,行業標準2項),發表論文102篇,促進了我國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進步和迴圈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研發的技術和裝備均在示範工程中得到應用和推廣,項目建設的8項示範工程每年消納試點城市10%的工業固體廢物和幾乎全部的電子廢物,並把回收範圍擴大到全省並輻射到其他城市;整個試點城市固體廢物的資源化率提高了9.1個百分點;消除了固體廢物的環境安全隱患,並有利地促進了城市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新增産值約5.13億元,創收約1.95億元;培育了廢家電和電子産品資源化産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産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有力提升,促進了以企業為主體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
項目研究在眾多方面體現了良好的創新,包括:1)構建了依據生産者延伸責任制原則的社會源固體廢物回收體系;2)研發了廢家電和電子産品資源化新技術與新設備;3)研發了基於試點城市固體廢物特點和環境管理需求的,大宗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新技術與設備;4)首次系統開展了固體廢物資源化過程環境安全控制技術研究。從白泥脫硫、電石泥制磚、電石泥制鹼、氰化尾渣提取有價金屬和鉻渣替代白雲石燒結煉鐵等資源化工藝過程、産品安全性等方面入手,展開了環境風險分析與控制技術研究,形成資源迴圈利用環境風險控制標準體系;5)通過研究凝練了城市迴圈經濟發展的共性技術、發展城市迴圈經濟技術途徑,並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基於城市産業結構特點和社會發展水準的、將資源迴圈技術和城市層面共生利用迴圈鏈網有機結合的城市迴圈經濟發展模式——“以環境安全優先為前提;基於本地産業結構特點,充分挖掘區域性資源化潛力;以構建行業互補産業連結迴圈和城市層面共生利用迴圈鏈網為主體推動迴圈經濟發展”。(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