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理性何時歸?

  • 發佈時間:2016-01-12 03:29:4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杭州1月11日訊 (記者 章卉) 經歷了一個跌宕起伏的交易周,見證了四天四次“熔斷”,證監會半夜叫停“熔斷機制”之後,投資者們本以為,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孰料,“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應驗了。

  1月11日,三大股指全線低開,由於投資者對於週末政策性利好期望落空,股指並無任何反彈徵兆,指數早盤小幅震蕩後,便開啟單邊下跌行情。截止尾盤,滬指方面大跌5%,接近3000點,創業板指跌幅最大,下跌超6%。

  “強烈要求恢復熔斷,熔斷的時候,沒跌那麼多的,紅的很多的。”有人鬱悶之後默默地在微信群裏吐槽。這一天,記者平日裏甚為活躍的同學群、朋友圈裏都甚少有人再談論股票,“看不懂、沒什麼好説的”,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態。但凡是個股民,都很想知道,“熔斷機制”不在了,為何暴跌還是在繼續?

  多種利空因素

  導致大盤跌跌不休

  當聽説熔斷機制已經暫停了,股民追問“為什麼還在跌?”投資經理耐心地分析了幾個原因,諸如週末沒有利好消息、人民幣貶值、熔斷機制的慣性等,這些都會影響走勢

  “深受其害,喜大普奔啊,曾經大半夜四處去找各種彩紙”,一早刷朋友圈時,泥巴他爸的心情還是很高興的。他轉發的這條消息是説省教育廳發佈了一個指導意見,從今以後那些“家長作業”就要被叫停了,這意味著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比如看看盤,為第二天的股市做做功課。

  等股市一開盤,他的心情就凝重了許多。A股直接低開震蕩,午後三大股指更是加速下跌,跌幅超5%,兩市再現“千股跌停”。截至收盤,滬指報3016.70點,跌幅5.33%,深成指報10212.46點,跌幅6.21%,創業板報2106.36點,跌幅6.34%。

  截至收盤,滬深兩市所有交易個股漲跌比為94:2446,市場總體賺錢效應為3%。兩市換手率前50隻個股賺錢效應為32%,顯示熱門股遭遇較大拋壓,市場追漲熱情不高。

  另一位股民孫先生也是心情鬱悶。前一陣子他熬牢,一直空倉,在周圍朋友中被視為定力高的奇人。上周他重返股市,結果兩天虧損20%,索性把電腦上、手機裏的股票軟體都卸了,“不看了,等反彈再説。”

  60後老股民、投資高手琳達告訴記者,她們同學群裏有個很仔細的男同學,去年掙了100萬。熔斷機制前那個週五剛剛滿倉,一看形勢不對,準備撤了,還在同學群裏提醒大家趁早走。結果熔斷機制連發,誰都沒逃出去,現在100萬隻剩下一半了。、

  在中信證券杭州鳳起路營業部,望著滿屏綠油油的股票,幾位阿姨著急了,跑去問客戶經理“那個熔斷機制怎麼失靈了?都跌成這樣了,怎麼還沒停盤?”

  當聽説熔斷機制已經被叫停了,阿姨們顯得有些失望,追問“為什麼還在跌?”投資經理耐心地分析了幾個原因,諸如週末沒有利好消息、人民幣貶值、熔斷機制的慣性,這些都會影響走勢。阿姨們似懂非懂地散了。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她們其實也就是想找個人訴訴苦,讓自己心裏舒服一點罷了。”

  市場有反彈修復內在需求

  股票市場在經歷羊群效應的“陣痛”之後,市場繼續發生非理性暴跌的概率不大。同時由於市場近幾日出現超跌,在市場回歸理性之後,接下來市場會有反彈修復的內在需求

  國泰君安投資顧問季誠冠等多位市場人士認為,資金面上對後市的影響頗大。以前是錢多,可以投資的不多。最近美元加息,匯率變化迅速,很多人把人民幣換成了美元,而之前很多國外貸款買人民幣資産的也還回去了,市場重心還在往下移。

  光大證券投資顧問岳從忠認為,本週一的市場暴跌受到註冊制、匯率以及開年以來A股連續兩次觸發熔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再現“千股跌停”後市場上悲觀聲四起,但他認為近期的波動並不具備可持續性,新年開市第一週的陰霾終將會過去。

  隨著減持新規出臺、熔斷機制暫停,股票市場在經歷羊群效應的“陣痛”之後,市場繼續發生非理性暴跌的概率不大。同時由於市場近幾日出現超跌,在市場回歸理性之後,接下來市場會有反彈修復的內在需求。

  岳從忠提醒投資者要注意操作策略,在年報披露期,以及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前,建議從“業績、安全”角度找尋被錯殺的品種,逢低關注。如已經在市場上表現出抗跌性的養殖板塊。2015年3月以來,在供給端持續收縮的背景下,生豬價格如期觸底回升,從12元每公斤起步一路扶搖直上,至2015年10月14日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約為17.16元每公斤。由於春節需求拉動,價格仍將繼續上行,或攀升至20元每公斤左右。另外禽類2016年行業在美國開關延期、法國持續禁止引種、聯盟配額三大利好的影響下,預計引種量也在50萬套之內,帶來禽鏈反轉大週期持續高景氣。

  浙商資本投資總監王汴認為,現在並不是一個絕望的時期,以前好的公司不便宜,現在大量優質公司的標的價格已經不貴了;此外政策上很可能後續還有“降準”等措施。他建議投資者如果倉位重,首要任務是先把倉位降下來。抄底的話,還是要多做功課,一邊做功課,一邊觀望。

  A股表現

  與經濟增長嚴重脫節

  在1992-2014年,上證綜指是世界上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僅僅略好于日經指數。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評估經濟增長和股市表現,就是計算二者的相關性。就這點而言,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日本、南韓以及大型發展中國家,例如南非、俄羅斯,他們股票市場的增長,是GDP增長完美的先行指標。而中國的股市回報和未來GDP增長之間的相關性還不到10%

  救市不能靠段子手!秦朔朋友圈週一推薦了一篇學術文章,在沃頓商學院獲得金融經濟學博士的錢軍夫婦和沃頓商學院金融學頭牌教授富蘭克林·艾倫三位學者聯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股市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嚴重脫節”。

  文章中説,“在過去的三十五年裏,中國經濟都表現得很強勁。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到2014年底,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是一個相當卓越的成就,因為在1980年,中國的GDP還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以購買力平價算,只要中國維持目前的平均增速,也就是差不多美國增速的兩倍,到2035年中國的GDP會是美國的兩倍。

  然而,中國股票市場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尤其是和GDP的增長比較來看更是如此。因為在1990年12月31日的時候,幾乎沒有多少股票發行,所以以1991年12月31日作為起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段內,中國真實GDP的表現,蓋過了其他許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之下,在1992-2014年,上證綜指卻是世界上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僅僅略好于日經指數。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評估經濟增長和股市表現,就是計算二者的相關性。就這點而言,發達國家和地區,例如美國、英國、日本、南韓和台灣,以及大型發展中國家,例如南非、俄羅斯,他們的股票市場的增長,是GDP增長完美的先行指標。而中國的股市回報和未來GDP增長之間的相關性還不到10%,在統計上是不顯著的。”

  救市政策不應被情緒裹挾

  任何政策,都要未雨綢繆,不應該在每個市場下跌的當晚驚慌失措。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更要注重政策協調,謹慎呵護金融生態系統,用嚴肅的監管凈化這個生態系統,而不應該簡單粗暴地干預這一生態系統

  週一網上流傳甚廣的另一篇文章是銀河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的新作《政策不應被輿論綁架》。

  “供給側改革的最大阻力,便是傳統落後産能佔用了太多的社會資源,導致社會基礎設施價格畸高。從而扼殺了創新。”孫建波認為,救市的關鍵是救經營,救仍有前途的上市公司的經營,關鍵是其資産負債表的安全;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前途了,直接倒掉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數萬億的救市資金,用來直接幫助有關企業轉型,中國經濟的供給側改革,會如虎添翼。如果直接拿去買股票了,效果遠遠不如公開市場操作中買入債券投放貨幣的效力,這些流動性幾乎是完全沉澱。

  孫建波認為,證監會不應被輿論裹挾,要有自己的政策哲學、監管哲學。任何制度,都要全面論證,而不應只聽取個別專家意見。任何政策,都要未雨綢繆,不應該在每個市場下跌的當晚驚慌失措。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更要注重政策協調,謹慎呵護金融生態系統,用嚴肅的監管凈化這個生態系統,而不應該簡單粗暴地干預這一生態系統。

  > 宏觀

  中國經濟或迎來

  企穩回升

  新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和A股市場劇烈波動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讓一些“看空中國”的學者似乎又找到了“證據”。持“硬著陸”觀點者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遠比預期更糟糕,且表示“寧願對中國過度警惕,也不會過度樂觀”。不過,多數海內外學者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力轉換的調整期,而且深受全球經濟疲軟之苦。目前影響金融市場短期波動的因素很多,只基於短期的波動和困難就判斷中國經濟將“硬著陸”,無疑是武斷的。

  金融波動原因複雜

  “影響股市和匯市行情的因素歷來很多,對監管層調控管理技巧的要求也非常高,需要隨行就市、寬嚴適當。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監管手段通過許許多多的複雜案例才得以積累。相比之下,我國監管還處在一個擁抱市場、摸索經驗的階段,所以一方面政策本身不可操之過急,另一方面我們看待政策時也不可求之過急。”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鐵剛在評價近期金融市場波動時對記者表示。

  那麼,金融波動是否預示著中國經濟“硬著陸”呢?德國財經網報道認為,從歷史上看,中國股市的巨幅波動並不能真正反映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它可能更多反映以散戶為主的中國股民的一種情緒和擔憂,包括對美國加息、地區局勢等因素的不安。該報道稱,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是唯一真正實施經濟改革的大國。

  儘管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轉型的煩惱”,但“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藥方所蘊含的實質利好同樣不容忽視。

  專家指出,産能過剩和庫存過多相一致,負債率過高則將帶來潛在風險。中國在執行近期經濟任務時,不僅會考慮到去庫存帶來的短期衝擊,也會注重創造新的供給、需求,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補齊短板並提供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轉型並非一日之功

  韌性好、潛力足、政策準、迴旋餘地大……對中國經濟而言,辦法總比困難多。不過,正如先學走路才能會跑一樣,中國經濟“舊常態”所積累的問題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全部解決到位。

  “很多經濟危機本質上都是心理恐慌問題。因此從我們自身來講要呵護市場,培育新生動力,對海外觀察者來説則需要對中國經濟保持耐心,不能因為短期或局部的變化而急躁武斷地給整個中國經濟下結論。”張鐵剛強調。

  外部經濟形勢亦將深刻影響中國。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不久前發佈的《2016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就指出,目前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分化加劇,已經告別了上一輪增長週期,在舊有框架下達成全球經濟再平衡幾無可能,這無疑會造成中國經濟的外需疲弱。

  該報告認為,中國推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不是簡單照搬美國的“裏根經濟學”,也不是徹底拋棄“凱恩斯經濟學”,而是一場特色鮮明的中國實踐,即通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産率來改變內部供需結構的不匹配。在這一過程中,儘管短期將出現“關停並轉”的陣痛,但長期將使中國經濟的積極因素日漸增多。

  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轉型陣痛不足為懼,新生動力正露端倪。以IT行業為例,2015年1—11月份,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高於工業平均水準4.7個百分點。而同期,我國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38217億元,同比增長亦高達16.2%。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預計,在“二孩”政策拉動消費的作用開始顯現、房地産投資開發速度止跌回升、前期積壓的固定資産基礎性投資項目逐步落實等因素的作用下,2016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或將迎來一個“U型”回升。

  “只要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讓世界上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同時通過持續不斷的深化改革苦練內功,讓我們的市場經濟更加成熟,那麼中國經濟從中長期來看仍然具有非常可觀的競爭力和想像空間。”張鐵剛説。 (據《人民日報》)

  > 聲音

  今年股市要“休養生息”

  任澤平(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從5000點跌到2800然後再反彈到3600,這就是反彈,反彈結束了又重新回到調整。2016年多投資一級股權市場,因為跌下來都是機會。二級市場目前這個狀態下要多休息。2016年是做交易的時代,是做主題投資的時代,這是我們對於二級市場的看法,熔斷機制取消以後,我們認為市場正在進入正常的調整狀態,前一段時間提出了“休養生息”的看法。

  減持漏洞並未堵上

  李大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這輪股市的快速下跌並非熔斷機制引爆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量的減持潮、匯率問題、再加上市場的估值結構不太合理。雖然監管層推出了一定政策限制大股東減持,但是還是有些減持的漏洞並未堵上。對於接下來股民應該如何操作,李大霄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擁抱藍籌股,遠離黑五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