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業大省推廣“田保姆”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 發佈時間:2016-01-11 15:35: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濟南1月11日電(記者羅博 張志龍)對於中國糧食大省山東的農民來説,如果在夏收秋收期間在外打工或者不便勞作,選擇一個“田保姆”將土地託管,不僅種地變得更為輕鬆,效益也相應提高。

  作為傳統農業和人口大省,山東5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業從業人員中50歲以上的比重已超過40%。在此背景下,新型農業主體不斷涌現,全省三成左右的耕地實現流轉規模經營。

  山東省高密市的岳夢羲就是這樣的一位規模經營戶。近幾年,她陸續流轉了當地大牟家鎮、闞家鎮一些村3000多畝地,種植糧食和蔬菜。然而,由於規模過大、用工太多和農機設備缺乏,管理成了問題。

  2014年,一個“田保姆”的出現,解決了岳夢羲的難題。這是一家距離其流轉農地幾公里外名叫“初家為農服務中心”的公司。

  公司負責人儀亮説,公司主要給散戶農民和農業新型主體提供測土配方和智慧配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烘乾貯藏或冷藏加工、莊稼醫院、農民培訓等6項服務。“簡單説就是幫他們把地裏的活幹了,後續的晾曬、收儲也省心了。”

  據了解,經過反覆實踐,公司的主要控股方山東省供銷部門確定了3公里的託管服務半徑,即單個為農服務中心服務3-5萬畝土地,這既能實現最佳規模效益,又便於整合資源。

  不少農戶反映,土地託管服務既實現了規模化經營,也降低了農業生産成本,增加了收益。

  濰坊市種糧大戶付家禮算了一筆賬,原來散戶每畝小麥成本大概880元,規模化後犁地、農資、用工都能夠省出15%-20%,再加上規模化種植土地整理增加的面積,一畝地託管後在産量相同情況下一季小麥能多收入300多元。而其他經濟作物,比如馬鈴薯,經測算後每畝年收入增加700多元。

  山東省供銷社主任侯成君表示,目前全省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為農服務中心673處,託管範圍已從小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拓展到棉花、花生、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服務規模化已顯現出普遍生命力。

  在一些農民看來,託管服務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土地託管後的經營權還在農戶手裏,“託管服務組織只是打工的,農戶才是説話算數的老闆”。

  另外,在土地流轉模式下,農戶僅能得到定額的流轉費,至於種什麼、賺多少錢,和農戶就沒什麼關係了。在託管模式下,農戶花錢買服務,收穫後不論賺多少,都是農戶的。

  據了解,山東省供銷社從去年起全面實施2000萬畝土地託管5年規劃,目前託管面積已達到1310萬畝,完成測土面積1124萬畝、智慧配肥1034萬畝、飛防作業1110萬畝,化肥、農藥使用量均減少20%左右。

  專家表示,山東探索的“3公里土地託管圈”和“為農服務中心”模式,是通過規模化服務提高土地生産率的農業現代化新路徑,是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等困擾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有益探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