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強磁場,地鐵到哪哪就旺

  • 發佈時間:2016-01-11 07:32:4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南京將同時建設7條地鐵線。”元旦前夕南京市宣佈的這一好消息,讓市民倍感欣喜。“新線建成後,南京城市框架將進一步拉開,基本實現‘區區通軌道’,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南京地鐵建設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張靜説。在全省範圍內,地鐵不僅在南京、蘇州、無錫等地快速延伸;同時,常州、徐州、南通等市的地鐵正在積極籌備、建設中。

  “地鐵城市”數全國居首

  鋪開江蘇地圖,一個個“地鐵城市”躍入眼簾。

  2005年9月3日,南京地鐵1號線開通,自此,古都金陵邁入“地鐵時代”;2010年,地鐵2號線、1號線南延線陸續開通,南京地鐵開創網路化運營新征程;2014年,地鐵10號線、機場線和寧天城際線“三箭齊發”,大江南北又添新通途。“目前,南京已開通運營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10號線、寧高城際一期(機場線)、寧天城際一期6條線路,運營總里程達225公里,已運營線路規模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居全國第4位。”張靜自豪地説。最新數據顯示,南京地鐵每天客流量達220萬人次,地鐵運營十年客流量達30億人次。

  與此同時,我省其他5個城市地鐵建設也在快速推進。蘇州地鐵已運營線路2條,里程達52.296公里;無錫已開通兩條地鐵線路,地鐵3號線規劃完成;徐州5條地鐵線網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線網全長約151公里,預計2020年前完成其中1、2、3號線的一期工程,總長度約67公里;南通正對軌道交通1號線及2號線一期工程進行環評。2015年4月,常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至此,我省已有6個省轄市躋身“地鐵城市”之列,數量居國內各省之首。

  今年,南京將同時建設7條地鐵線,其中新開建7號線和1號線北延線,而市民翹首期待的4號線一期確定於明年開通試運作,寧和城際一期和寧高城際二期將在2017年建成。“‘十三五’期間,南京還將啟動建設8條地鐵線路,總長157.2公里。”南京地鐵建設公司規劃處副處長蘇麗莉説,新線建成後,南京地鐵運營總里程將達534.81公里,南京軌道交通基本網路將全部成型,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客運總量中佔比達45%,南京將真正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公交都市。

  地鐵,讓城市伸開了臂膀

  “地鐵是城市的‘引擎、骨骼和血脈’,它完善城市交通網路,拉開城市框架,把城市變得越來越大。”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楊濤説。

  地鐵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南京地鐵目前日均客運量約為220萬人次,在全市公共交通客運總量中佔比達35%。已開通的1、2、3、10線,使南京主城與東山、仙林、江北緊密相連,大大緩解跨江、跨繞城的交通矛盾。

  “地鐵縮短城市各個區域之間的時空距離,在治堵同時,也改變城市發展格局。” 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李銘説。依託軌道交通網路,南京衝出城墻阻隔,形成多中心、開敞式的城市格局。江北、仙林、江寧三個副城和10多個新城,沿著軌道線佈局,像是主城撐開的五個“手指”。楊濤認為,“這是理想的、非攤大餅式的有機城市格局。”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曉武也有同感:“地鐵建到哪,城市擴到哪。”無錫太湖新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樣本。隨著地鐵1號線開通,人流、資訊流、資金流奔涌而來。優質學校、商業綜合體等要素逐漸匯聚到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批高素質人才落戶。無錫地鐵如同主城拋出的紐帶,連接、串起一個個生機勃勃的郊區新城。

  地鐵飛馳,拉著城市跑

  “地鐵如同巨大磁場,開到哪,哪就受益。”蘇麗莉説。南京地鐵3號線跨江賓士,去年4月1日開通以來,目前每天的客流量近60萬,讓江北越來越“吸粉”。“本來一直舉棋不定,到底在老城區買個二手房,還是去浦口買新房子,後來坐了一次3號線後,發現從新街口過去很快的,就在江北買房了。”市民徐斌告訴記者。

  在南京奧體中心附近上班的市民陸林,家住浦口。地鐵10號線沒通之前,“上一次班,先打車到公交車站,再換乘公交到元通,路上至少花1個半小時。”地鐵10號線開通之後,她路上僅需35分鐘。陸林高興地説,“有了地鐵,一切都變得可能!”

  地鐵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旅遊“説走就走”。蘇州1號線開通後,位於底站的木瀆古鎮客流量顯著增長,每逢雙休日,這裡總是充盈著城裏人的歡聲笑語。

  奔跑的地鐵,還催生一個又一個新商圈。無錫地鐵1號線三陽廣場站,地鐵通道連接三陽百盛、大東方百貨、恒隆廣場、蘇寧廣場等,將市中心的重要商圈通過地下通道進行連接,各商場客流大增,銷售額顯著提升。

  地鐵拉著城市跑。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師王樹盛説,中國香港、斯德哥爾摩都是著名的地鐵都市,地鐵沿線500米範圍內的用地不到城市用地的10%,卻承載著40%的人口和50%的工作崗位。城市近半的人口圍繞地鐵生活、工作。“地鐵像一個磁鐵,牢牢地把人群吸到一起,讓城市更規模化、集聚化、也更節約。”本報記者 朱秀霞 宋金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