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經濟如成“穩定孤島”將加劇世界經濟不均衡

  • 發佈時間:2016-01-09 07:0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風向標”。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它們各自遭遇了不同的危機和挑戰,也拖累了世界經濟增長。時間來到2016年,分析家對於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給出的預測是“在低位徘徊”。它們各自境遇如何?對世界經濟有何影響?本版特辟專題試作解讀。

  “世界度過了硝煙瀰漫的新年第一週,只剩下美國這一‘穩定的孤島’,無論是在地緣政治或經濟意義上”。但在充滿不可預知風險的世界裏,2016年未來的51個星期的形勢會怎樣,美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對全球與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當下,不少中外觀察人士可能也抱有類似美國知名政經評價員尼爾·歐文的判斷、擔憂與疑問。

  美國經濟:一個“穩定孤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世界經濟體陷入衰退。但從2009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開始率先復蘇,並在此後逐年小幅增長,且經濟復蘇週期領先於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2015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預估值為2.57%,較2014年提升0.14個百分點。對於2016年的美國經濟,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世界銀行等幾大機構齊刷刷地給出相同預期:增長率將達2.8%。

  1月7日,歐文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對於在混亂中開局的2016年世界,“2.8%”是一個“非常棒的”預期。1月2日,中東地區兩個大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宣佈斷絕外交關係。1月4日新年開市以來,中國股市連續4天暴跌並4次觸發熔斷機制。1月6日,朝鮮宣佈“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在歐洲,決心脫離歐盟的英國人增多,德國科隆跨年夜發生的大規模性侵案,令願意接收中東難民的默克爾政府面臨巨大壓力。

  美國經濟方面則似乎都是好消息:失業率正接近40年來最低水準,可能下降至5%的水準;黨派極化嚴重的美國國會居然早早通過2016財年綜合撥款法案,使奧巴馬政府獲得了難得的免受政府關門危機折磨的新的一年。加上幾大機構的力捧,難怪歐文認為,至少從當前情況來,美國經濟正成為動蕩世界中的唯一穩定力量。

  OECD的長期預測還認為,美國經濟的增長率在今年達到最高點後,到2058年,經濟增長率將放慢步伐。但從經濟基本面的絕對狀況看,美國依舊是全球最穩定的增長核心之一。

  金融風險將轉向新興市場

  去年12月16日,美聯儲開啟了2006年6月以來首次加息週期。美聯儲預期,2016年年底,利率可能達到1.375%,如按每次25基點的節奏計算,意味著美聯儲今年可能加息4次。據美聯儲主席耶倫介紹,本輪加息終點可能在2019年,最終聯邦基金利率會達到3%~3.5%左右。

  IMF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去年10月發佈)認為,美聯儲加息應有助於減緩過度承擔金融風險行為的進一步累積。但隨著市場流動性風險的增大,加息帶來的金融風險繼續轉向新興市場。因為,雖然發達經濟體取得進展,但新興市場仍很脆弱,風險偏好下滑,市場流動性風險增大。

  幾個關鍵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仍面臨顯著的國內失衡、增長放緩。報告稱,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經濟增長放緩這一嚴峻的背景下,中期來看,幾個新興市場主權面臨著失去投資級評級的更大風險。如果主權必須承擔國有企業的或有負債(指一種潛在債務,並非企業目前真正的負債),例如,石油、天然氣和公用事業部門公司或有負債,則主權評級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報告認為,很多新興市場公司和銀行的資産負債表已處於壓力之中。這些企業更容易受到金融壓力、經濟下滑以及資本外流的影響。在一些關鍵的新興市場,公司健康狀況的惡化有可能加深主權-公司和公司-銀行之間的關聯。特別是中國,要轉向更加依賴消費的增長模式並避免經濟活動過度放緩,同時降低金融脆弱性並轉向更加市場化的體系,需要精準地把握平衡,才可能實現這一系列挑戰性目標。而近期的市場動態,包括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中國的股票和保證金貸款泡沫破裂、新興市場股價下跌,以及匯率壓力,這些挑戰已顯得尤為突出。

  而美聯儲今年可能改變“緩步慢走”的加息步伐。1月7日,美聯儲官員傑弗裏·拉克在紐約表示,美聯儲正密切關注本週中國金融市場出現的動蕩,但中國股市暴跌和人民幣貶值是否對美國經濟構成“實質性”影響仍不得而知。當前美聯儲的加息節奏主要看國內通脹指標。拉克稱,但如果通脹率上升迅速,美聯儲在年內加息可能不止4次。

  世界經濟不均衡狀態可能加劇

  雖然美國市場已因中國股市動蕩受到影響,但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對美國經濟的增長信心十足。1月5日,盧財長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將十分穩定,因為85%的美國經濟取決於國內消費。對於中國,美國需要關注的挑戰是,中國是否堅持改革承諾、是否繼續走從國有企業為導向的製造型色彩重的經濟走向相對難以控制的消費者驅動型經濟。

  而歐文則擔心美國能否頂住當前的“全球逆風”。歐文表示,儘管當前美國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的強大已經抵消了全球動蕩所帶來的任何傷害,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顯示,全球經濟已經以一種極難預測的方式交織在一起。如果某種事情出了問題,全球經濟中以往的那些“緩衝器”,看起來早已被削弱或者不復存在了。

  如美國經濟短期內“一枝獨秀”,繼續走強的美元在“放倒”美國出口商的同時,會激發美國消費者的狂歡,美國市場成為全球消費者的最後一個樂園。歐文分析稱,這一“穩定孤島”效應的副作用是,美國民眾將更大規模地借債,這些債務將以金融危機前頻繁出現的那種大規模抵押證券出現。世界其他經濟體的混亂和美國經濟的相對穩定,這一狀態持續得越久,同樣強大的次貸危機力量就將會更頻繁地爆發。那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所期盼的一個更為均衡的全球經濟將會落空。

  歐文認為,對世界經濟來説,最好的事情是,美國經濟與其他經濟體之間這種“不匹配”狀態,以不是美國經濟也垮掉的方式結束,而是以歐洲和日本取得更加快速的經濟增長、中國成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其他經濟體在苦熬一年之後能夠重新走上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增長道路這一方式得到改變。

  本報華盛頓1月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