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隆性侵事件讓歐洲再添愁雲

  • 發佈時間:2016-01-08 20:2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新年伊始,德國科隆發生千人規模性侵事件震驚歐洲。因作案人員可能涉及難民,給本就為難民問題焦頭爛額的德國增添了迷茫、憤怒甚至恐慌,整個歐洲也再添愁雲。

  【德國當時就“懵圈”了】

  跨年夜當晚,大約上千名有著“阿拉伯和北非面孔”的青年男子聚集在科隆火車站站前廣場上燃放焰火,醉酒尋釁。他們選擇女性目標並將其圍住,隨後展開性侵和搶劫。此外,漢堡、杜塞爾多夫等德國城市的警方近日也接到類似報案。

  事發之後,德國社會深感震驚和憤怒。科隆警方被認為準備不足、應對遲緩而被廣為詬病,有德國媒體因對此事報道滯後而做自我批評,科隆市長在對市民講話中因奉勸女性“對陌生人保持距離”備受嘲諷和質疑。這一切都暴露出德國上下應對之匆忙、經驗之欠缺。德國司法部長馬斯日前表示,這顯然是一起“全新形式的有組織犯罪”。

  【三方權衡 不好擺平】

  更讓德國頭疼的是,涉案人員被指有著“阿拉伯和北非面孔”,也就難以避免與難民問題掛鉤,使得事件呈現複雜化的趨勢。

  儘管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證明作案者是西亞北非難民,但部分民眾和右翼政黨已將矛頭指向難民和德國現行的難民政策,排外言論與思想甚囂塵上。默克爾政府面臨更大壓力。

  德國國內一直存在接納難民可能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論調。大規模性侵案爆發後,德國在安保和反恐上的投入必將加大,德國政府今後接納和救助難民的政策也難免會遇到更多阻力。

  此外,如果“鐵娘子”默克爾要在2017年德國大選中尋求第四個任期,那麼如何在難民政策上尋求平衡是一大挑戰。畢竟,如何平衡“政治正確”“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三方面的關係,需要高超精準的政治技巧。

  【“天塌了”要“個兒高的”先頂得住】

  從整個歐洲來看,在難民危機衝擊下,歐洲一體化進程正遭受挫折。歐洲各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同步,受難民危機影響的程度也有差異。面臨共同壓力,各國沒有團結一致,協調行動,部分國家以鄰為壑,只求自保,導致矛盾激化,“鴻溝”加大。

  德國是歐洲應對難民危機的“頂梁柱”,一再呼籲歐洲各國共同出力接納難民。因此,德國能否處理好難民問題備受歐洲各國矚目,德國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他國家決策的標桿。一旦德國向難民關上大門,歐洲的難民政策必將更加排外和保守。

  屋漏偏逢連夜雨。難民危機、恐襲事件和大規模性侵事件疊加,暴露出歐洲國家社會安全與穩定所面臨的新挑戰。歐洲一體化何時能走出陰霾,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記者袁帥,編輯吳黎明,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