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點”開花撐起湖南全域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1-07 22:31:0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單絲難為線,獨木不成林。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實現“三量齊升”,必須持續不斷培育眾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中提出“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發展新格局,其中的“多點”,就是“依託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一些特色園區,形成多個基礎紮實、實力雄厚、特色明顯、産城融合的新增長點”,“多點”開花,必將支撐起美麗富饒幸福新湖南的絢爛圖景。

  對接國家戰略做強地區增長極

  新近數據顯示,湖南園區總數達到140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達16個,幾乎所有縣市都有了省級以上園區平臺。

  這些園區,就像散佈在夜空中的繁星,一齊發光,才能點亮整個湖南21萬平方公里的版圖。

  2015年5月24日,湖南迎來了全國第12個、中部第1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的授牌,這也成為湖南對接國家戰略打造區域發展增長極的新壯舉。

  未來3年,湘江新區將重點圍繞基礎設施、産業發展、民生建設等2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近1200億元,以此帶動湘江新區建設全速前行。新區甫一問世,便伴隨著強大的集聚效應,無疑將成為“多點”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新星。

  從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一系列“國字號”園區,到各類省級特色園區,“多點”中的每一個“點”,都集聚著自上而下個層面的政策、資金、技術等優勢資源,無不扮演著當地産業發展、項目建設的“臺柱子”角色。“謀劃區域發展新格局必須實現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建議》起草工作小組負責人告訴我們,“多點”指代的這些園區放在當地來看,就是一個個“地區增長極”,把這些“增長極”進一步做大做強,才能更好地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最終實現全省範圍內的平衡發展、協調發展。

  下一步,如何實現“多點”更大的發展?“關鍵是緊密對接各項國家戰略,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湖南師範大學區域經濟專家朱翔列舉了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長江中游城市群等眾多國家戰略,“省裏今年也相繼出臺了對接這些戰略的實施方案,園區作為這些項目和舉措落實的主要抓手之一,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將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

  突出特色延伸産業鏈

  湖南各地的資源、區位、産業基礎等優勢各不相同,如何通過“多點”這個發展主平臺來放大這些優勢?關鍵在於突出特色。

  近年來,株洲高新區的探索極具典型性。2013年起,株洲高新區提出打造以“中國軌道交通城、中南地區通用航空城、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城”為支撐的中國動力谷,目前已經納入科技部和湖南省共建項目。

  這一舉措並非空中樓閣,與“動力”相關的産業基礎雄厚正是株洲的特色。多年來,株洲軌道交通、航空動力、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産業集群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均取得良好業績,僅2013年就實現總産值806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總産值的30%。

  特色的凸顯,帶來了實打實的成效。2014年,株洲高新區完成地區生産總值615億元,工業總産值1635億元,在國家級高新區新增至105家的情況下(2013年統計數據),排名穩中有進,綜合實力位居第40位。

  在岳陽雲溪,一座綠色化工産業園則將迴圈産業的獨特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省級園區對接長嶺煉化和巴陵石化的獨特資源發展精細化工産業,針對兩家駐區大廠的需求引進項目,同時充分利用大廠的固廢物和廢液,實現副産品的回收利用。“園區內形成了多條較為完善的化工産業鏈條,上一家企業生産時剩餘的廢料,成了下一家企業的生産原料。”當地政府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已有20多家企業實現迴圈對接,每年節約成本6億多元,企業平均節約成本10%以上,能耗和污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突出特色,可以形成差異化優勢,提升競爭力,也能避免同質化競爭可能帶來的資源浪費和過剩産能。”省政協經科委主任、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吳金明認為,各個園區應當立足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進行頂層設計,引進相關聯的實力企業和優質項目,形成上下游完備的産業鏈條。

  産城融合演繹新蝶變

  對進入全面小康攻堅期的湖南而言,“多點”還將承擔起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要任務。

  “産業發展與城鎮化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前者是城鎮化的依託,反過來城鎮化建設又會促進産業的發展和提質升級。”《建議》起草工作小組負責人分析,園區作為承載産業的主要平臺,推進産城融合勢在必行,這也正是充分發揮“多點”輻射帶動作用的方向和思路。

  湘潭經開區就是産城融合的成功樣本之一。這些年,該區大步邁開了産城融合步伐,讓單一的生産型園區向宜居宜業的濱江新城加速蝶變。

  走進湘潭經開區濱江新城,可以發現,以路網建設為龍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優化投資環境的同時,也逐漸拉大了新城的骨架,城區不斷向周邊“生長”。

  關於推進産城融合,湘潭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喻湘認為現代服務業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一方面,要加速推進現代商貿業發展,完善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服務,聚集新城人氣;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現代金融等園區服務體系,支援企業做大做強,用繁榮的三産為工業經濟發展搭建堅實的承載平臺。

  如今,産城融合的蝶變不僅僅發生在湘潭,株洲高新區的新馬新城、婁底經開區的水府國際新城、衡陽高新區的來雁新城……一個個園區逐漸成長為産業新城,集聚人氣、輻射周邊、刺激産業發展的能量越來越強。《建議》起草工作小組負責人認為,從建設規劃、産業佈局、政策引導等層面共同發力,就能讓産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融合得更加緊密,讓園區迸發出更強大的增長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