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到“十三五”末將基本實現工業化

  • 發佈時間:2016-01-07 21: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保定1月7日訊(記者陳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6日在河北保定舉行。論壇發佈《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5》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實現了從工業化中期到工業化後期的飛躍。“十三五”期末,也就是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工業化。

  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有關工業發展的主要數量指標全部實現,工業發展圓滿收官。數量問題解決了,但長期困擾我們的大而不強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尤其是2015年,由於大而不強産生的一系列問題彰顯出來,工業動力轉換還沒有徹底實現,造成增速顯著下滑;重化工的産能過剩,環境壓力依然巨大;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水準還有待提升等。尤其是有些技術還需要依賴國外技術,包括“四基”: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行業基礎技術。

  報告還指出,中國工業正在步入增速趨緩、結構趨優的新常態中。“十三五”時期,應當培養一個新的工業生態系統。這個工業生態系統的核心是提高工業的創新能力和效率,也就是全要素勞動生産力的提高。培養這種效率和能力,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完善資源配置機制,通過資源配置機制來培育一些增長的新動力。其核心目標是從以前的以勞動力和物質要素總量投入來驅動工業增長,轉化為基於知識和技能的這些創新要素驅動的工業增長。

  報告認為,基本實現工業化,不等於工業化時代的終結。工業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但不會下降,相反,對服務業的拉動作用仍會增強,這種作用集中將體現為生産性服務業規模擴張和圍繞“做強工業”使命而展開的工業發展品質提升。在世界範圍“第三次工業革命”不斷拓展、全球投資貿易秩序加速重構和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以及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時期,中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功能、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都將發生深刻轉變。相應地,中國工業政策需要根據環境變化和新的戰略部署,在政策作用對象、政策工具和政策作用機制等方面及時進行調整,通過更加合理的産業政策體系、更加科學的産業政策內容和更加有效的産業政策執行機制,促進工業整體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