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品牌天府可樂“起死回生”重回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1-07 21:17: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重慶1月7日電(記者張琴 劉恩黎)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日前宣佈民族品牌天府可樂正式重回市場。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輝煌,到90年代合資後消失,再到如今全新復出,業內人士指天府可樂“起死回生”對民族品牌有警示意義。
一張時間表可以透視出民族品牌天府可樂“起死回生”記背後的諸多波折:誕生於1936年的民族企業于抗戰期間內遷到重慶,1980年誕生天府可樂配方,原料由天然中藥成分構成;1988年,天府可樂下屬灌裝廠達108個,在國內可樂市場份額為75%;1990年,在莫斯科建灌裝廠,日本風間株式會社主動代理,在美國世貿大廈設立公司,專銷天府可樂;1994年,與國際飲料品牌合資,市面上天府可樂逐年減少,累計最高虧損達7000萬元;2008年,開始向合資公司追討天府可樂配方以及製作工藝歸屬權等;2010年,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天府可樂勝訴,合資公司歸還其配方及工藝;2013年,天府可樂商標回歸;2014年,開始天府可樂試生産;2016年,天府可樂品牌正式復出。
年近八旬的前天府可樂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培全幾乎經歷了時間刻度表上的每一次轉折,近年來為了天府可樂的復出而四處奔走。“我不甘心,曾經那麼輝煌的品牌,年銷售額高達7000萬元、利潤達1000萬元,總資産近億元,這瓶有中國特色的中藥‘可樂’曾是與世界飲料巨頭並肩的品牌。經歷了這麼多風雨,終於重新上市,我非常激動,無法用語言形容。”老人説。
1994年,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合作併合資成立公司。但因缺乏管理經驗和維權意識,公司連年虧損。合資後,百事也未遵守生産天府可樂佔50%的承諾,逐年減少對天府可樂的生産,到2005年時僅剩下1%。合資公司累計最高虧損達7000萬元,中方公司未分得一分利潤,成為特困企業的天府可樂集團于2006年出售全部股份,至此百事控股94.4%,天府可樂在市面上也慢慢隨之消亡。
2008年起,天府可樂集團開始向百事可樂公司索回品牌,在七次發函沒有回音後,于2009年向法院提起訴訟。李培全到處奔走呼籲、曾主持研發的老專家從台灣帶回保存幾十年的資料證據、月收入只有300元的幾百名困難職工的支援……
2010年12月4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天府可樂配方及生産工藝等屬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所有,百事可樂公司停止使用並返還配方及生産工藝等資料。雖然針對天府可樂集團提出的百事公司侵犯商業秘密並要求民事賠償的訴訟請求,法院以缺乏事實證據予以駁回。但這次勝訴也終於讓公司追回了配方和製作工藝的歸屬權。
集團公司現任總經理錢黃説:“2016年是天府可樂的重生之年,雖然之前被雪藏了快20年,但現在我們回來了!天府可樂會堅持以天然中藥為配方,堅持做高品質有保健效果的可樂。”
談及未來,錢黃表示,今年目標是生産20萬噸,而且集團正在籌劃新的戰略,新廠建設也在積極謀劃中,預計在今年3月將會出結果。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院長趙萬一教授表示,類似的合作並購現在越來越多,民族企業應該增強風險意識,吸取以前案例的經驗教訓,並不斷學習和掌握國際規則,才能充分保障自己的權益和民族品牌的壯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