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牧民乘上科技“勒勒車”

  • 發佈時間:2016-01-06 08:33: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伊敏河流域,鄂溫克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牧民以畜牧為業,牛羊為生。內蒙古鄂溫克旗農技推廣專家、高級獸醫師趙艷芳從小就生活在這裡,看著家人與牧民用傳統的方式養殖、放牧、配種、銷售,收入卻徘徊不前,沒有法子。直到考入內蒙古農牧學院,畢業回到家鄉伊敏河鎮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她決心加入基層農技推廣員的隊伍,在入戶治病、防疫、雜交改良等細微的工作中,將適用先進技術介紹給牧民,推廣到嘎查蘇木,讓牧民乘上科技的“勒勒車”(一種牧民常用的牲口拉的交通工具),奔向致富增收好日子。

  “俗話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優良的品種對畜牧業貢獻率在40%以上,可牧民們一開始可不理解什麼品種改良,覺得人工授精就是在禍害自己家的牛和羊——誰知道能不能懷上?以後還能不能繼續生産?”趙艷芳明白,讓牧民接受新技術、新品種不是易事,得讓牧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草原上家家戶戶住的分散,她和技術員們坐著四輪車顛簸幾十里地,挨家挨戶講解人工授精的知識和好處,天晚了住在牧民家或是住在條件艱苦的土房子裏。有的牧戶散放在牛群、馬群、羊群中不少劣質種畜,牲畜品質越來越差,牧民不聽勸,趙艷芳便領著技術員們摸黑作業,套馬套牛強制去勢。逐漸有牧民開始接受、嘗試,看到第二年健壯的牛犢産出,原本心懷疑惑的牧民開心的合不攏嘴,“還是科學技術好,我們省下養種公牛的錢了,這牛犢剛出生就趕上我們一個月的牛犢了。”

  本報記者白雪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