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業轉型發展 重在提升效率

  • 發佈時間:2015-12-31 03:14: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正面臨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強化、部分産業嚴重産能過剩,以及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與後發國家追趕等帶來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工業提升生産效率。國際經驗亦表明,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持續提升工業的效率是關鍵。然而,近年來我國工業全要素生産率與資本産出效率卻呈現顯著下降的趨勢,不利於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與穩定工業經濟增長。我國應儘快完善市場制度,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並制定相應政策,加快推動供給側改革,促進工業效率的持續提升。

  一、現階段迫切需要提升工業經濟效率

  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國已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後發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後,隨著勞動、土地、環境成本的上升,低成本優勢消失,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面臨嚴峻挑戰,增長動力將減弱。只有少數國家能通過持續提升國民經濟的效率,抵消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給製造業競爭力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經濟在更高水準上持續增長。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促進企業創新、鼓勵競爭、順應産業發展與升級要求培育産業人才,並以此推動了製造業效率的持續改善。因而,後發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水準之後,應特別重視工業的效率問題。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製造業成本優勢面臨嚴峻挑戰,包括,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勞動力成本優勢削弱,環境保護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工業用地成本將快速上升,等等,迫切需要提升效率以消除成本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工業經濟全要素生産率與資本邊際産出效率正在快速下降,並對工業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一是工業增長過度依賴資本驅動,資本效率正不斷下降。二是我國工業全要素生産率(TFP)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三是工業資本産出效率不斷下降。分析起來,這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尚未建立,不利於工業部門的效率提升;技能型與知識型産業技術工人缺乏,嚴重制約生産效率的提升,都有一定關係。此外,隨著國內技術水準與世界前沿技術水準接近,國內引進先進技術進而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的難度不斷加大,也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原因之一。

  二、提升工業經濟效率的政策建議

  當前要推動工業效率的持續提升,政府應該提供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激勵創新、促進效率提升中充分發揮其決定性作用;並在尊重市場機制及市場主體意願的基礎上積極作為,為市場主體提升效率的創新活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創新與技術進步。

  第一,完善市場體制機制。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促進創新和推動效率提升最為有效的制度安排。具體而言,一是加快建設與完善市場法制體系,尤其是要加快完善規範市場競爭行為的相應法律體系,並加快完善相應執法體制;二是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相關法律體系及其執行機制,以法治建立起嚴格保護智慧財産權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快要素市場改革,改變行政主導土地等重要資源配置的局面,讓市場在要素資源的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尤其是要重點推動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國家對土地的管理制度;加快推進水資源、礦産資源、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

  第二,加快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平的市場競爭能通過優勝劣汰機制不斷改進市場的配置效率,並迫使企業不斷創新與提升效率。一是調整産業政策取向,從扶持産業、企業和産品的選擇性産業政策轉向功能型産業政策。功能型産業政策是“市場友好型”産業政策,以“完善市場制度、補充市場不足”為特徵,政府的作用是增進市場機能、擴展市場作用範圍並在公共領域補充市場不足,從而維護公平競爭,促進創新。二是放鬆並逐漸取消不必要的審批、核準與準入,制定完善的公平競爭法,切實保障各種所有制、不同規模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三是公平稅負與社會責任,讓不同所有制企業在稅負、社會責任要求方面能得到同等對待。

  第三,建立多層次的産業人才培養體制。一是鼓勵高校與應用技術研究機構合作,培養既懂科研又懂管理的實用型創新人才。二是加強“精英型”的實用技術人才和工程人才的培養、培訓,著力培養高素質的工程師與高技能的産業工人。三是發展職業技術學校,提升職業教育品質,不斷提升廣大産業公認的技能水準。與此同時,借助政府扶持的培訓項目,針對機床操作、通用工業機器人操作等重點工藝設備進行有重點的培訓,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整體勞動生産率。

  第四,為促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一是在財政上加大對於基礎研究和産業基礎技術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並將這種資金投入的分配與使用、對於産出成果的審核與評價置於公開、透明的程式與體系下,並以此為基礎提高科技投入的産出效率。二是建立全國性公共科技綜合服務平臺,這個服務平臺是集創新供需資訊收集、資訊諮詢、技術諮詢與技術服務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重點促進創新成果的轉移與轉化。第三,拓展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可考慮對於所有行業的企業自主開發及自主開發技術在生産中的應用,均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

  (執筆:史 丹 江飛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