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私募基金監管風向收緊 銀行私募牌照叫停

  • 發佈時間:2015-12-24 08:26: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時間,私募基金站在了監管的風口。證監會叫停PE掛牌的傳言尚未被核實,昨日又傳出銀監會回撤銀行私募牌照的消息,加上前幾日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監管的前移,一直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私募基金遭遇到了監管層的“緊箍”。

   銀行私募牌照叫停

  昨日,突然有消息稱,多家商業銀行收到銀監會窗口通知,監管部門將依法撤回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備案資格。

  今年6月11日以來,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和徽商銀行等17家銀行先後獲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審核批准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成為第一批拿到開設私募基金準行證的商業銀行。然而,基金業協會放行不到半年,便遭到了監管層的叫停。北京商報記者曾向銀監會進行求證,但對方並未給出公開回應。

  一直以來,受政策規定影響,銀行理財資金不能投資于境內二級市場、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而一旦獲得私募基金牌照,這一投資短板有望被補齊。雖然市場上尚未有商業銀行開展此類業務,但銀監會撤回牌照的傳言使私募基金圈再度被攪動。

  無獨有偶,就在本月22日,市場還傳出證監會叫停PE掛牌新三板的傳言。多家媒體報道稱,部分券商或股權投資機構收到口頭通知:酌情暫停PE機構的申報項目,並暫停在審項目,已經審核通過但未掛牌的項目由新三板請示證監會處理意見。很多擬掛牌的PE機構瞬間慌了神,但由於尚未有書面通知下發,消息一直在猜疑中發酵。私募基金一時間進入了多事之秋。

  監管壁壘顯現

  對於銀監會回撤商業銀行私募基金牌照的原因,業內認為,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獲得私募基金牌照目前仍存在法律障礙。一位知情監管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根據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産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商業銀行從事私募投資基金業務並不符合《商業銀行法》相關規定。如果銀行想做私募基金投資業務必須成立相關子公司,且必須獲得銀監會批復。”一位銀行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而商業銀行從事私募基金業務遇阻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目前分業監管模式。“商業銀行主要由銀監會來監管,但私募基金業務卻屬於證監會的監管範疇。作為證監會而言,很願意放商業銀行進來從事私募基金業務,但銀監會的顧慮就會比較多。”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解釋。

  對於股權私募掛牌新三板被叫停這一傳言,很多市場人士似乎早有預料。“自2014年以來,已經有九鼎投資、中科招商等多家PE機構在新三板掛牌,也正是由於這些巨頭的存在,新三板市場大量資金被吸走,間接導致了其他新三板掛牌主體融資的空間被壓縮,因此監管層在有意控制。”一位新三板掛牌私募企業副總裁指出。

  整頓之風已至

  無論是從銀監會撤回商業銀行私募牌照看,還是股權私募掛牌新三板遭叫停的傳聞,這一系列事件背後,無不説明私募基金在監管上界限不清、亟待整頓的現象,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對於私募基金常年積聚已久的行業亂象,監管層的整頓行動也已開始。

  近期私募基金風險事件集中被曝光,社會影響巨大。私募大佬徐翔事件將這個行業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推到臺面上,11月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16家失聯私募機構也引起了市場的轟動,一時間極大地損害了私募行業的聲譽。監管層似乎也意識到私募基金已經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時候。

  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近日向媒體透露,中國基金業協會正在推出六大自律舉措,分別在私募基金募集、合同制定、資訊披露、管理人內控、託管、外包方面進行規範。記者注意到,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下發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便是六大自律舉措的“第一槍”。

  招銀萬達總經理顧曉明認為,監管制度都是從松到嚴的過程,這是必然的趨勢。但六大舉措一齣,明年應該會對很多私募機構造成不小的衝擊。(崔啟斌 岳品瑜 姜鑫 許晨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