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杭州藝術品消費“草根”起來了

  • 發佈時間:2015-12-24 06:33:38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于潔婧

  這幾天,策展人張家瑋做了一次藝術的“破冰”。他把十位藝術家的作品搬到了湖濱商圈的一家西餐廳裏,客人可以一邊享用西餐,一邊欣賞藝術家們的展品,感興趣的,只需掃掃二維碼,就能線上下單,帶上中意的畫作回家。

  藝術品,從來都是高端、小眾的存在,是一小撥人的狂歡。策展人藝術貓創始人張強卻表示:“普通人以為,藝術是有圍墻的,現在我們希望能拆掉它。”

  而這只是一次拉近公眾與藝術距離的試水,在杭州,你能感覺到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藝術家,在試圖拆掉這面“圍墻”,使藝術存在於休閒娛樂、家庭生活甚至公眾空間場景之中,讓藝術品離普羅大眾更近一些。

  藝術品市場“蛋糕”越做越大

  “一個朋友昨天跟我説,想買一個小葉紫檀的筆筒送給7歲的女兒作為生日禮物,這讓我感觸很大。”從事藝術品收藏有十餘年的華夏收藏網、撿漏APP創始人夏正平説:“這才是藝術品消費的未來方向——滿足大眾人性化的精神需求。”

  研究報告顯示,關於每人平均GDP與人類活動變化及財富分配的關係,有一套國際通行的理論:當每人平均GDP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市場上藝術品購買力開始啟動;而當每人平均GDP達到8000美元,藝術品市場進入繁盛期。2014年我國每人平均GDP約為7485美元,其中每人平均GDP超過10000美元的城市已達到82個,而杭州,則以其接近全球富裕國家的水準名列前位。

  “在全國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中,杭州有絕對優勢。這一方面與杭州的經濟發展、文化積澱相關,另一方面像中國美院這樣的藝術院校的落戶,讓杭州在推動藝術品市場發展方面有天然優勢。”夏正平説。

  據業內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有16萬億元藝術資産的潛在需求。而近日,文化部也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增長16.4%,文化消費呈現快速增長。而藝術消費,作為文化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的需求可見一斑。

  年輕消費世代掀動“一江春水”

  中國買家在國內外拍賣場中常常表現得讓人震驚,“有錢、有閒”成了那些“玩得起”藝術品的群體標簽。近年來,更大眾化的文化消費群體,也成為激發藝術品消費市場潛力的關鍵。

  “以往,藝術收藏、投資的人群相對固定、窄眾,而在消費藝術品時代,老百姓開始增加精神層面消費,藝術品消費會成為一種新的潮流。”張強説。

  消費藝術品人群的日益年輕化讓市場更具新生活力。8號畫廊是一間已經營7年多的畫廊,負責人王春燕告訴記者,以前,60、70後是他們的主要客群,但現在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會毫不猶豫地購買一幅畫,只要它符合自己的主觀審美。

  在夏正平的藝術品電商平臺上也涌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在我看來,現在藝術品消費的主力人群已經從高凈值人群發展到年齡在30歲左右、有能力的消費者。”

  而在張強的藝術貓上,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70、80甚至90年代,包括企業家、海歸,以及從事金融、設計行業的群體,是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審美能力和趣味的人群。

  電商成為藝術品消費的“最佳打開方式”

  讓藝術品消費更貼近大眾的,除了物質文明的發展、消費人群觀念的更疊,消費渠道的創新更是“破局”關鍵。

  夏正平認為,傳統藝術品市場上真假難辨、藝術品定價機制混亂,讓普通消費者在消費時“望而生畏”。而專業的藝術品電商平臺,有了信任背書,能給消費者提供公正、便捷的消費渠道。

  “大批網際網路平臺的興起,讓藝術品消費更加大眾化。我們做的移動互聯網‘看展神器’藝術狗,半年時間就獲得30多萬用戶,而電商交易平臺藝術貓,已經和上千位藝術家達成了合作。” 張強説:“藝術需要主動走出來,進入人群裏去。”在西餐廳看展,就是藝術貓最近一次線上線下聯動的創新實踐。“把藝術作品融入生活空間,觀眾能更真實地感受藝術融入生活的美好。”這次展覽在APP和現場同步展出、銷售,開展兩天時間,一部分在展作品已經銷售出去了。

  據悉,目前國內專注于藝術品銷售的電商已達2000家左右。而隨著“網際網路+”思維的深入,藝術品的網上展示、網上銷售、網上消費也漸成潮流,成為藝術品消費時代轉型升級的關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