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保稅創新背後的喜與憂

  • 發佈時間:2015-07-08 09:49:56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蔡 萌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保稅園藝術品貿易中心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保稅園藝術品貿易中心

上海西岸自由港保稅倉庫

  上海西岸自由港保稅倉庫

  7月1日,就是《上海海關、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關於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化美術品審批及監管手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開始實施的日子。這份發佈于6月23日的《公告》簡化了藝術品進入上海自貿區、以及在自貿區內外流動的審批程式。隨著新政策的實施,藝術品自境外進出自貿區無需再備案,行政審批時間也可節省。

  事實上,自2012年底,蘇富比進入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與歌華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開始,國內多地都在不斷探索藝術品保稅的創新之路,據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均建有藝術品保稅倉庫,天津、西安、南京、寧波等地也在進行藝術品保稅倉儲的相關嘗試。“保稅”的概念被不斷做大,這無疑是藝術品經營者、藏家等所喜聞樂見的,但其背後也伴隨著業內的隱憂。

  多地探索藝術品保稅創新

  在探索藝術品保稅的道路上,上海堪稱國內城市中的先行者。2013年8月,國內首個藝術品保稅倉庫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即在上海自貿區建成並投入運營,在藝術品通關、交易等方面不斷創新,推出了藝術品“先進區、後報關”“保稅臨時出區展示”等模式,通過與保稅區海關的協調,實現了藝術品通關、展示、交易的便利化。今年3月,首個納入自由港全球服務體系的藝術品保稅綜合服務平臺——上海西岸自由港也宣告成立,該自由港是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的升級版。而此次《公告》的實施則從政策上為藝術品在境內外更快、更自由地流轉提供了便利條件。

  “我們看到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會到上海做展覽和交易,但是辦理批文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困難。這次發出這份通知,主要就是考慮利用自貿區的保稅倉儲,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為境內外藝術品機構提供便利,降低成本,讓更多的展會和交易能夠在上海達成,推動上海藝術品産業的發展。”上海文廣局市場處副處長楊瑞嫻在談及上海文廣局與上海海關聯合發出這份通知的初衷時表示。據了解,以往藝術品自境外進出上海自貿區,除了交通時間之外,還需要間隔至少20個工作日,且從自貿區倉儲中心運到自貿區外進行展覽和展示時,還必須依次報備上海文廣局。但流程簡化了並不意味著藝術品可以自由地從自貿區內到自貿區外進行展覽和交易,如果藝術品到區外辦展和交易仍需根據現有的法規辦理批文。

  去年8月,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保稅園正式開園,預計將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專業藝術品保稅展陳交易中心。事實上,在開園前,天竺綜保區就在藝術品保稅方面進行了保稅拍賣等諸多探索,北京海關從海關歸類、審價、通關、查驗等多個層面制定了相應的通關監管流程。日前,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還對外宣佈建設全國首個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並於今年11月底正式以交易會的形式啟動運作。該交易市場即利用保稅區境內關外、免證、保稅的政策優勢,搭建海外回流文物展覽展示及交易平臺。

  在北京、上海試水藝術品保稅之後,多地先後展開了相關探索,比如廈門象嶼保稅區舉辦了首屆西洋藝術品保稅拍賣、成都宣告建成藝術品保稅倉庫、“藝術前海自由港”首期倉庫落地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嘗試藝術品多地保稅展銷……雖然各地的具體政策有差異,但“保稅”的基本內容和方向大同小異,都是在海關的特殊監管下,在保稅區內實行自由進出、暫緩繳稅的方式。

  保稅化解兩道坎

  藝術品保稅的概念何以能在短短幾年內在國內多地落地開花?原因在於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持續發展,國際化交流、交易需求日益旺盛,而稅費、儲運兩道坎讓很多藏家、機構備感困擾。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雖然中國藏家海外拍賣的熱情不斷,但拍得的大多數藝術品卻沒有入境。據業內人士透露,通常情況下,國內買家在海外拍場上成功拍得藝術品之後,會直接委託海外拍賣公司進行異地託管,如王健林競得的畢加索油畫《兩個小孩》等高價拍品,目前就保存于海外的拍賣公司。現在有了保稅的相關政策,有些買家會將藝術品以“保稅延伸”的方式將其存放在國內的保稅區裏,如劉益謙拍得的《功甫帖》和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目前存放于上海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中。

  按照相關規定,海外藝術品進入中國境內時要繳納6%的關稅,以及17%的進口增值稅,再加上其他的相關費用,整體計算下來,一件海外藝術品要想入境所要繳納的複合稅率實際應為24.02%。這就意味著藝術品的每一次跨國買賣都要繳納不菲的稅款,這是藝術品保稅的概念一齣就受到歡迎的原因。“海外進口的藝術品只要存放在保稅倉庫裏,就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款。你可以帶朋友來欣賞,也可以帶買家來品鑒,即使已經成功完成多次轉手交易,只要每一任的買家不將藝術品帶出倉庫外,也同樣不需要繳納稅款。”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趙晟表示,“只有一種情況下需要繳稅,那就是你把藝術品帶離倉庫,搬到別的地方去。”

  此外,除了高稅費,由於藝術品的運輸、儲藏通常對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國內藝術品市場在這些環節上的配套服務相對薄弱,這也使得很多藏家和機構會選擇將藏品存放在保稅區的倉儲室內。據了解,目前國內保稅倉庫主要服務於畫廊、拍賣公司、藝術品基金等在藝術品進出口和存儲方面有需求的機構,也有少量藏家和藝術家有這方面的需求,租金普遍低於保稅區外的藝術品倉儲價,以培養市場為主。

  保稅區有待深度利用

  雖然各地在藝術品保稅方面的諸多探索可圈可點,但也並非所有機構和藏家都對此買賬。一位資深藏家就曾向記者坦言,寧願交稅把藝術品拿進來也不願意放在保稅區,“收藏習慣不同,一般只有在那些需要交天價稅費的情況下,藏家或機構才會考慮‘保稅’。”不少業內人士曾表示,在目前的體系下,無需各地大體量的藝術品保稅倉庫,倉庫實際上是“吃不飽”的。

  此外,還有知情者透露,許多城市之所以熱衷於嘗試藝術品保稅,其實是借此“拿地”,謀取更大的商業開發利益。比如一些房地産項目打著藝術地産的名義,以很低的價格獲得土地,再與保稅區合作,建設一個保稅“飛地”,但實際報關操作仍然要到保稅區內進行,其具體操作性非常低。“不排除某些地方利用‘保稅’概念開發與地産相關的項目,騙取政策扶持與優惠條件。”有專家這樣分析。

  還應該承認的是,目前國內保稅區功能仍比較單一,難以實現文化藝術品展覽推介、一線拍賣、保稅交易等服務常態化。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雙舟認為,保稅區有待深度利用並推廣至全國,“整個稅收體制沒有改革之前,只能想一些變通的辦法。比如利用保稅區開展一些拍賣或是稅收優惠,保稅區先做試驗,有成功經驗再向全國推廣。”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保稅區的建設運營應當結合國內實際,是否符合市場和藏家真正需要,對其能否成為普遍趨勢至關重要。

  相關連結

  中國四大自貿區一覽

  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到粵津閔自貿區方案通過,自貿區的概念鋪天蓋地,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和更大範圍的改革試點正在穩步推進。

  廣東自貿區:主打“港澳牌”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主要涵蓋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以及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將以深化粵港澳合作為重點,進一步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同時加快經貿規則與國際對接。

  天津自貿區:服務京津冀一體化

  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內,總面積119.9平方公里,涵蓋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作為第二批自貿區中面積最大、北方首個自貿區,戰略定位將掛鉤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發展融資租賃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福建自貿區:與台灣深度合作

  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3個園區分別位於福州、廈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總計面積達到118.04平方公里。作為大陸與台灣距離最近的省份,福建自貿區重點突出對接台灣地區,以及建設海上絲綢之路

  上海自貿區:承載更多改革空間

  上海自貿區擴容的陸家嘴、金橋、張江三個片區都在浦東新區,總面積從28.78平方公里大幅拓展到120.72平方公里。未來,上海自貿區將在更大的領域進行制度創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