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 發佈時間:2015-12-23 15:02:5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東省財政將支援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及發展問題作為政策的重要內容,新增安排24億元資金,掌握工作主動權。

   

      近年來,廣東省財政不斷完善財政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投融資機制,做到第一時間研究、第一時間部署、第一時間落實,跳出財政謀劃財政工作。在近期出臺的2015年省財政支援穩增長政策措施中,省財政將支援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及發展問題作為政策的重要內容,新增安排24億元資金,掌握工作主動權。

   

      鼓勵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

   

      廣東省財政通過支援中小微企業債務融資、運用網際網路金融推動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等方式,提升中小創新型企業的融資能力。為切實發揮政策性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的融資擔保作用,通過推動金融載體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規模,提高全省融資擔保機構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此外,支援融資租賃公司開展中小微企業設備更新融資租賃。省級財政安排租賃融資基金4.5億元,創新方式,實行融資租賃企業和設備産品目錄製管理,支援目錄內的融資租賃企業向中小微企業租賃設備。

   

      為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中小微企業,廣東財政累計投入49億元,通過設立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安排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早中期、初創期企業創新創業。並將支援中小微企業融資與財政管理改革等具體實踐相結合,通過制度創新,省市聯動,共同設立戰略性新興産業區域集優集合票據償債基金、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搭建省級擔保與市、縣政策性擔保聯動平臺。通過管理創新,實行融資租賃企業和設備産品目錄製管理,精準定位企業融資需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讓渡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創業投資基金收益,吸引了5倍以上社會資本投入。

   

      採取多元化政府投入方式

   

      支援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需要財政加大投入,但財政不能大包大攬、包辦代替,而應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引入市場機制,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本著這一理念,近幾年廣東省採取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多元化政府投入方式,除直接補助或貼息支援中小微企業外,重點採用股權投資、基金、擔保等多種方式,豐富了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援形式,提高資金運作效率。

   

      在各項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和産業政策的協同配合下,廣東省中小微企業發展成效顯著,實現了加快發展。

   

      一是促進中小微企業加速發展。2014年,廣東省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5527億元,同比增長8.9%;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85億元,同比增長13%。

   

      二是激活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活力。2014年,全省民營經濟單位數達657.44萬戶,同比增長15.9%,增速為2008年以來的新高,中小微企業創業活力進一步增強。全省科技型企業超過5萬家,國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230家,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速提升。在2015年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競爭性評審中,江門市以競標成績第一入選全國15個示範城市,獲得3年共6億元的國家支援資金。

   

      三是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在直接融資方面,截至2014年9月末,全省本外幣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2673.13億元,同比增長11.7%,佔全部企業65.6%;中小微企業新增貸款2674.89億元,佔全部企業81.5%。在上市融資方面,2014年以來共新增A股民營上市公司12家,首發募集資金66.56億元;全省新增香港上市企業13家,IPO募集資金268億元。在間接融資方面,2014年上半年,全省企業通過公司債、資産證券化、中小企業私募債實現融資267.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1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