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公司前11月花4萬億全球掃貨

  • 發佈時間:2015-12-23 14: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羊大為美。以強大實力為後盾,中國企業才能在産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贏得全球競爭力。

  2015年,中資公司掀海外收購兼併熱潮,推動亞太地區並購交易總額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預計在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將會繼續出手“掃貨”,2016年中資並購額將創出新高。

  據路透社12月22日消息,亞太地區今年截至目前的收購兼併總額達1.2萬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46%。具體而言,1月-11月,中國大陸市場企業並購金額達4970億美元(約合32180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69%;排名第二的是中國香港,企業並購金額同比躍升340%,達1307億美元。兩個市場合計規模已接近6300億美元(約4.07萬億元人民幣)。

  湯森路透的初步數據顯示,在2014年下滑20%後,中國重新恢復了對海外交易的好胃口。以民營企業復星為代表,中國大陸企業紛紛出海投資——2015年在此領域已支出了創紀錄的1020億美元。

  在轉型升級的自我調適中,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多年來的最低速度階段。投行人士和分析師認為,正因如此,中國亟需獲得賴以提升産業能級的先進技術;而環保要求和略顯疲態的人民幣也促使中國公司——比如在晶片和農化領域,在明年繼續尋求資産並購。

  “中國在行動,我們正準備迎來的新一年將是一個忙碌的交易年。”瑞信亞太地區並購主管加拉赫(Joseph Gallagher)表示,“中國人海外活躍領域的幾大重點是半導體、電力和金融領域。”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是亞太地區最活躍的三大收購兼併(M&A)市場。對該地區的投資銀行,這也預示著未來一年的良好前景。今年的大贏家是高盛,佔據了16.7%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摩根斯坦利和匯豐銀行。值得一提的是,匯豐2014年僅排在第二十八位,但在今年協助完成了香港首富李嘉誠的一系列海外交易後,成功躋身前三。

  投行人士指出,與約十年前的鼎盛時期相比,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在2015年的並購交易中並不那麼活躍。反腐行動高壓下,國企領導人對重大決策更為謹慎。不過,在半導體和農用化學品領域則不同。由於在這些領域自身存在技術或研發上的短板,中國政府強力支援企業進入上述擁有廣泛商機的市場。舉個典型的例子:擁有國資背景的清華紫光,計劃在接下來的五年裏投資3000億元,打造成為世界第三大晶片製造商,殺入英特爾、三星電子和高通三家壟斷的領域。

  另一個正在推進中的交易也值得關注。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控股”,00392.HK)欲收購德國市場領先的垃圾能源公司EEW,對其潛在估值約為18億美元。路透在11月曾報道稱,參與競購的還包括光大國際與首創集團。

  此外,日前彭博社爆出消息稱,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正考慮收購歐洲頂尖農化企業先正達(Syngenta),談判已進入高級階段。

  激發中企海外投資熱情還有另一個因素——人民幣。隨著美聯儲逐步加息,路透預測認為人民幣估值明年可能進一步下滑5-7%,更多內地資本希望在海外獲得較高收益。

  “這與過去五年裏,日本海外投資增長的驅動因素相似。”德意志銀行亞太區並購主管埃拉林格姆(Mayooran Elalingam)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間的合併重組也有望增加,尤其是科技公司——在增長放緩和激烈競爭的雙重擠壓下,科技企業需另辟增長空間。

  同時,“國企改革和國內産業整合,在明年的經濟活動中仍佔據主要議題。”香港摩根大通亞太區投行業務聯席主管顧宏地(Brian Gu)表示。大型國有企業的合併風潮,在今年已席捲多個行業——在鐵路設備和機車製造領域有中國神車,航運作業有中國神運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