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之鑒”

  • 發佈時間:2015-12-23 14:56: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裴劍容 張源培 桂濤)進入經濟“新常態”的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拉丁美洲的經驗與教訓值得借鑒。

  大多數拉美國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躋身中等收入國家後,一直未能如與之起步條件相似的“亞洲四小龍”那樣躋身高收入經濟體。勞動力成本增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社會不平等加劇、依賴外需等因素讓巴西等國“有增長而無發展”,始終無法再進一步。阿根廷更是從發達國家倒退為發展中國家。這種長期囿于中等收入水準、每人平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2萬美元上限的現象被一些經濟學家稱為“中等收入陷阱”。

  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2011年中國已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十三五”期間正是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鍵期。中國是否會像拉美那樣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南開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王萍認為,儘管中國在經濟結構上要比拉美更多樣化,但中拉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存在諸多共性,出口拉動易受外部環境制約。

  她表示,中國提出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調內需拉動等措施就是要避免像拉美國家那樣因經濟結構失衡、制度和政策缺陷而長期難以前行。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齊傳鈞認為,拉美需要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不斷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人力資本存量,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這也是對中國的啟示。

  以巴西為例,從2003年到2011年,巴西經濟年均增長約5%,表現搶眼。但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孫岩峰看來,這一“巴西奇跡”主要依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及其國內中産階層消費升級換代驅動。

  孫岩峰認為,巴西始終未能成為發達國家,“主要是財稅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遲遲未能推動,再加上官僚審批冗長繁瑣、技術創新和升級不足等原因,各生産要素的進步未能匹配經濟增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會議公告中指出,要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中國目前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正是針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改革策略,就是要提高經濟的潛在增長率,而不是簡單依賴投資來拉動增長。”齊傳鈞説,從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國家,可以靠要素驅動,政府加大投資就能實現增長,但要向更高層次發展,一定是創新驅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政府正致力於通過簡政放權改善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並帶動社會研發,用供給創造需求,這都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進行的改革。

  “拉美經驗”也可以為中國所用。曾在中等收入水準徘徊了四十多年的智利就成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首個南美大陸經濟體。齊傳鈞認為,智利的經驗就是其進行了“供給側改革”,減少貿易保護,改革國企,強調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齊傳鈞認為,拉美另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是扶貧。拉美通過“有條件的現金轉移支付項目”約束幫扶對象,比如以考勤等方式確保被幫扶家庭孩子的入學率和營養水準,確保資金用在實處,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