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機構在PPP痛點中捕捉機會

  • 發佈時間:2015-12-22 11:15:0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談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有各種各樣的比喻。

   

      有人説它是一段婚姻,也有人説它是一場球賽,還有人説它是一個筐子,什麼項目都可以裝進去。

   

      但在金融圈裏,更多的人認為它是一樁讓人又愛又恨的“生意”。

   

      銀行:從棘手的“不確定性”中尋找利潤點

   

      在銀行家眼裏,不確定性就意味著風險,而風險中又往往蘊藏著捉摸不定的機會。

   

      PPP當中的不確定性在哪?

   

      交通銀行資産管理業務中心副總裁羅金輝認為,PPP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PPP項目存續期往往長達10年甚至30年,銀行很難在這樣長的時間裏對相關因素發展的趨勢做出精準預測;另一方面,PPP項目所涉及的利益主體眾多,各方利益訴求不一,而且,一些政府部門或公共部門遵守合同的習慣還處在待培養的階段。

   

      站位決定角度。同在銀行界的浦發銀行總行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楊再斌,也列舉了一大串的不確定性:“項目能不能建成?不確定。參與主體能不能構成利益共同體?不確定,有的想退,有的不想退。然後是較長期限帶來收益的不確定和風險的不確定。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未來幾年利率會下行,但是,將來利率是否一定下行也不好確定。”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正因為有了這麼多的不確定,才讓商業銀行有機會通過業務創新,創造出各自參與PPP的機會,進而解決這些“不確定”,來分享這次盛宴。

   

      “就像我們常常説的,當鞋和腳不合適的時候,永遠是修鞋而不是砍腳。”楊再斌認為,在PPP實踐中,各個商業銀行會有不同的創新模式,比如説採用PPP引導基金的模式。在這種創新的過程中,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一種真正適應中國將來PPP發展的模式也將顯現出來。

   

      針對銀行在風險方面的擔憂,羅金輝建議分階段設置擔保,特別是在風險較高的建設期,更應該設置某種形式的擔保。在他看來,PPP的投資回報要能夠補充其在各個階段承擔的風險。如果政府對於PPP項目能夠承諾購買服務,並將其納入預算的話,那會比政府給予的一紙擔保函更有吸引力。這個時候進來的長期投資者,不管是理財資金還是保險資金,都可以接受更低的回報作為補償。

   

      保險:注重補償機制追求更高回報

   

      近兩年,特別是保監會放開保險資金直接投資政策以來,保險資金在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有了重大投資,現在已有超過2萬多億元。

   

      保險資金如何參與PPP呢?

   

      太平洋資産管理副總經理程勁松認為,不管是哪種金融合作方式,定價是核心。因為資金是一個産品,它是有價格的。定價的過程中涉及到風險、久期等因素,這些都有相應的補償,比如流動性補償、信用補償等,這些都是構成定價的要素。

   

      據介紹,在太平洋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基礎設施項目中,既有債權,也有股權,也有PPP項目。程勁松列舉了他們在上海做的一個舊區改造項目,從中可以看到保險資金是如何參與項目的。

   

      當時的情況是,舊區亟需改造,但地方政府又沒有錢。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負債率控制得很嚴,保險資金就因此獲得了參與這一項目的機會。

   

      “我們通過基金有限合作的方式對交易結構進行了設計。太平洋作為優先級LP(有限合夥人),政府所屬的一個平臺作為GP(普通合夥人),雙方共同出資成立了有限合作企業。該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0億元,太平洋出資99%,政府只需出資2000萬元,最後從徵地、拆遷到安置、補償等一系列問題都解決了。”程勁松説,那時候PPP還並不為大家所熟知,但不得不説這也是對PPP路徑的一種探索。

   

      這個過程,體現出了一個理念。那就是保險資金是有負債成本的,不是免費的資金。既然有負債成本,它的投資收益就要能夠覆蓋成本。如果做不到收益與成本的匹配,保險資金也是不會參與相關項目投資的。

   

      信託:在平衡與制約中開拓機會

   

      在中海信託副總裁魏志剛看來,正是因為PPP痛點很多,因而機會也多。

   

      “PPP能夠引起大家如此高度的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既想解決投融資的問題,更想解決對於地方政府執政和事權約束的問題,所以想引入社會資本進來。”魏志剛説,信託是一種居中、協調平衡的機制,能夠更好地承擔相關各個主體之間的訴求。在這樣的深意背後,在各種金融工具裏面,信託可以承擔的職能和作用更大。

   

      從民眾訴求來看。一方面,我國一直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老百姓手裏有大量的錢尋求保值增值的渠道;另一方面,資訊化與互聯化的發展,也讓專業的金融機構有更多渠道可以將老百姓的資金通過理財、信託的方式吸引起來。

   

      “把老百姓手裏的錢通過金融工具與PPP項目對接,去幫政府和運營建設機構對接資源,就是我們金融機構最大的機會。”魏志剛表示。

   

      資本市場:敏銳鎖定PPP投資機會

   

      資本市場無疑是金融圈裏嗅覺最敏感的因子。在PPP的發展當中,他們又嗅到了哪些機會呢?

   

      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分析師孫金鉅表示,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PPP模式呈現以下幾個亮點:一是定單方面。2015年到2016年是很多項目簽約落地年,所以會涉及到一大批的上市公司。二是政策方面。後續會有一大波關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出臺。三是項目方面。從財政部來看,其第一批和第二批的PPP示範項目已經發佈,第三批PPP示範項目以後估計也會適時出臺。

   

      那麼,具體來看,資本市場上哪些公司更被看好呢?

   

      孫金鉅分析,主要是兩塊,第一塊是已經參與PPP項目的融投公司,後續有望通過PPP進行異地擴張。第二塊就是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方。關於海綿城市的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而且海綿城市建設造價高昂,每平方公里造價在1億元到1.5億元,如果全國600多城市在2020年完成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目標,那麼,整個市場空間就是近10萬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