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超低排放擴容提速 利好“第三方” 清新環境引領掘金千億環保改造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2-21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霧霾”、“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PM2.5指數爆表”近年來備受民眾關注,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社會無法逃避的現實。隨著霧霾天氣的頻發,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社會各界對於加強環境治理的呼聲不斷,政府加快出臺相關針對性的治理政策。

  繼“史上最嚴”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之後,國務院日前再出重拳,下達燃煤電廠超低減排硬任務。

  12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之前對燃煤電廠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對於正值需求不足而過剩的電力行業來説,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的推廣可謂正當其時。

  政策出臺的背後是當前環保壓力的不斷升級。隨著環境治理形勢的日益嚴峻,在過去的幾年間,更加專業化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已經在一些地區和行業興起。今年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誰污染,誰付費,專業治理,權責明確”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正式引入環保行業。

  在雙重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對於像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新環境”)等超低排放技術供應商來説,無疑將搭上開往“綠色環保”這趟高鐵。作為2008年首批獲准參加試點的11家專業脫硫公司之一,有著特許經營BOT業務模式的清新環境,本已經是優質的“第三方”,其發展更值得關注。

  政策加碼超低排放擴容提速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和火電排放要求日趨嚴格,涉及火電企業超低排放的政策自去年以來便逐次落地。

  繼“史上最嚴”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執行後,2014年9月,《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印發,要求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00克標準煤/千瓦時等。而此後,不少省份也陸續出臺了地方版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相關政策和規定,部分要求還嚴於國家標準。

  相較去年9月的“行動計劃”,2015年12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更高要求。會議決定,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將東部地區原計劃2020年前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提前至2017年前總體完成;將對東部地區的要求逐步擴展至全國有條件地區,其中,中部地區力爭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區在2020年前完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會議決定對相關行業産生的影響效果將更加深遠,不但明確了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將現役燃煤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由原來的東部地區擴圍至東、中部地區,還將東部地區的超低排放改造時間從2020年提前到2017年,且首次提出中部地區要在2018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政府對於超低排放改造力度的加大,將使得中、西部市場的改造需求在1到2年內得到進一步釋放,而這也將直接激發超低排放新建和改造領域的市場需求。

  這個蛋糕到底有多大?據相關媒體報道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約6億千瓦在役發電機組面臨節能減排和提質增效的改造。若僅計算需要超低排放改造的火電産業,根據中電聯給出數據,以每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單價100~150元/千瓦測算,東部地區改造市場空間約434億~651億元,全國超低排放改造市場空間為952億~1429億元。

  環保壓力升級第三方治理成解決環保問題突破口

  隨著環境治理形勢的日益嚴峻,更加專業化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已經在一些地區和行業興起,其實,對於火電煙氣治理行業而言,第三方治理早已推行多年。

  2007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07〕1570號),啟動了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工作,並聯合中電聯評定出7家脫硫環保公司和11家電廠作為首批特許經營試點單位。這是我國電力領域推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開端。

  中電聯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開展的脫硫特許經營試點,納入試點規模的機組約2400萬千瓦,截至2014年底,已簽訂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方式的第三方治理合同機組容量約1.15億千瓦,其中,約0.97億千瓦機組已按照特許經營模式運營。脫硫第三方運營也帶動了煙氣脫硝第三方治理工作,截至2014年,已簽訂火電廠煙氣脫硝特許經營合同的機組容量約0.33億千瓦,其中,約0.19億千瓦機組已按特許經營模式運營。

  相對於排污企業自己治污,中電聯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三方治理模式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三方治理模式在火電廠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是成功的。

  據能源行業相關媒體報道,中電聯相關人士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過去八年,環保特許經營試點工作開展已顯現出成果。從試點及實際應用情況看,第三方治理模式有利於提高燃煤電廠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品質;有利於污染治理設施穩定達標運作;有利於引進社會資本、緩解電力企業環保設施建設資金壓力;有利於發揮環境服務公司的專業優勢、促進環保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開展的脫硫特許經營試點工作中,通過綜合評定,清新環境作為國産脫硫技術先行者,與其他六家脫硫公司被納入首批試點企業名單,並獲得了國內超大規模現役火電機組——內蒙古托克托電廠項目的特許經營權,該項目之後一直成為業內特許經營的標桿示範項目。

  清新環境為此成立了專業化、完備的托克托電廠運作分公司。正是通過多年的資金投入、技術投入和人員投入,目前托克托電廠脫硫系統的運轉狀況和設備狀況都非常良好,改善了2008年前因系統狀況造成主機限負荷等故障情況,同時也保障了脫硫百分之百達到環保要求,遠低於內蒙古地區二氧化硫濃度小于200mg/ Nm3的排放要求。

  中電聯相關負責人對清新環境等優質“第三方”企業給予了高度評價。正是因為清新環境和其他實施第三方治理環保公司的積極參與,有力地證實了電力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正確性。同時,第三方治理也給這些公司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清新環境等公司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使得新技術能夠快速地在自己承擔治理的項目進行應用和改進,有力促進了電力環保技術和管理的不斷創新,促進了環保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了環保企業的做大做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新環境等企業實踐成功的基礎上,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今年正式引入環保行業,“第三方治理”無疑已到風口。

  清新環境引領掘金千億環保改造市場

  在政策繼續加碼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治理”的發展方向也進一步明確,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力環保行業“第三方”的春天已經到來,千億環保項目升級改造市場哪些企業來掘金,也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濤認為,隨著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的推行,帶動了環境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培育了一大批規模化的環保公司,其技術及管理水準也在不斷提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契機逐漸凸顯,條件也日臻成熟。

  據了解,國內多家環保公司近年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進行轉化升級,相關節能減排技術屢次獲得突破,甚至超越國外同類技術。

  以清新環境為例,其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技術,獲得數項國家專利,並於去年推出了基於其自主研發的高效旋匯耦合脫硫除塵、高效節能噴淋、離心管束式除塵等多項技術有機結合形成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SPC-3D技術)。截至目前,該技術已成功助力我國數十台大型燃煤火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已獲百餘臺火電機組的訂單。

  同時,依託特許經營這一成功的運營商業模式,清新環境能夠將自主研發的技術成功應用於電力、冶金等多個行業的工業煙氣治理中,企業自身發展受益明顯,隨著超低排放市場放開,清新環境無疑是獲益的一枝獨秀。

  截至2015年9月30日第三季度季報,清新環境營業收入15.3億元比上一季度增加5.75億元,本報告期比上年同期增長69.47%。201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綜合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營業收入3億多元。

  分析報告可以看出,2015年營業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於SPC-3D技術這一“獨門絕技”獲得市場認可,同時由於使用新技術的項目改造工期較短、成本較低,本報告期完成産值較多,促使建造收入合同和成本增長。

  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發展,該公司已成為一家擁有“五位一體”完備發展體系的創新型公司,面向産業發展的技術研發體系、面向市場的技術支援服務體系、面對客戶的工程建設實施體系、面向污控效果的生産管理運作體系和保障核心技術品質的裝備製造體系五大方面有機結合,在不斷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實現了技術創新、服務客戶、經營效益的良性迴圈。

  值得注意的是,除燃煤電廠外,清新環境SPC-3D技術同樣適用於包含鋼鐵、化工、水泥等産業在內的非電領域工業煙氣凈化治理,已陸續簽約非電領域客戶訂單,並且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化研究專門針對非電領域的治理技術和方案。

清新環境(002573)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