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忠縣:以文載道潤鄉鄰

  • 發佈時間:2015-12-21 06:33:56  來源:重慶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博大精深的忠州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次地譜寫出震撼世人的輝煌。如何與時俱進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並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忠縣的做法是,將傳承城市歷史文脈與現代城市發展相結合,以提升文明素質鍛造城市之魂,讓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攻堅克難、奮勇爭先的堅實動力。

  古為今用,讓文化血脈“活”起來

  11月30日中午,忠縣白公祠內一個文物庫房裏,66歲的鄭先龍仍在埋頭修復一個漢代博山爐。接下來的6個月時間裏,他所在的團隊要趕在忠州博物館開館前,將1萬多件文物整理並錄入博物館資料庫中。

  “這些文物承載著珍貴的歷史資訊,凝結著優秀的傳統文化,見證著我們忠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鄭先龍告訴記者,忠縣歷史遺存豐富,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046個、庫存文物18093件。忠縣古今忠義人物頗多,古代有刎首留城的巴蔓子、三國孫吳名將甘寧、明代女將秦良玉等忠臣良將,近代有餘永藻、陳雲庵、馬秀英等一批忠於信仰、英勇就義的革命先驅。

  “從忠縣歷史文物和忠義人物上傳承下來的忠文化,已經衍生出了‘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等忠文化核心內涵,應該成為教育當代忠州人的‘活教材’。”忠縣縣委書記劉貴忠介紹,近年來,在傳承歷史文脈中,忠縣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下好挖掘、傳播、運用三步棋,力圖讓歷史文化積澱煥發出現代人文之光。

  在挖掘歷史文化名人資源方面,忠縣因地制宜地啟動了文化生態保護區項目建設。近年已投資1.7億元啟動白公祠提檔升級,投資1.4億元新建以“忠義之魂,大地史書”為主題的忠州博物館,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文旅結合發展的石寶寨景區等。

  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忠縣注重對忠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並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傳播。如,利用舉辦柑橘文化旅遊節為契機,邀請各方學者參加忠文化論壇;拍攝了展示忠文化起源和發展的專題紀錄片,出版發行了《輝煌忠州》、《忠文化故里·忠州》、《橘城忠州》等忠文化書籍;錄製了《一個忠字立天下》、《忠魂橘韻三峽情》、《家有大姐——半城山水滿城橘》等影視節目,將忠文化搬上群眾舞臺和影視熒屏。

  忠縣還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注入城市建設中,讓忠文化滲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發展中,忠縣設立了半城保護區,規定城建項目都必須為文物古跡、傳統村落“讓道”;將忠縣傳統文化元素和典型符號融入城市建設中,保留了忠州、白公、香山等稱呼為地名設置;在城市的廣場、街道、公園及城市重要區域建設眾多展示忠文化的雕塑。這些措施,讓市民時時處處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忠文化的浸潤。

  推陳出新,讓文化明燈“亮”起來

  不久前,市民謝某給忠縣環衛所寫來感謝信,讚揚環衛工人羅洪聯拾金不昧。謝先生還當場拿出現金錶示感謝,被羅洪聯婉言謝絕。這不是羅洪聯第一次受到表揚,在她從事環衛工作的幾年時間裏,已經將撿到的數十個錢包、證件等歸還失主。 (下轉9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