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馮唐的譯風逾越了翻譯的底線

  • 發佈時間:2015-12-17 04:31:0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之言

  出版社在出版立項時,應有更全面一些的考慮,不能盲目追星,不能為了話題性而對拙劣的譯法視而不見。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了內地作家馮唐翻譯的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因為其中一些充滿馮唐個人化色彩的譯作,引起了爭議,有網友稱,馮唐把泰戈爾翻譯成了郭敬明。自馮唐譯本出版後,一些讀者紛紛表示“粉轉路人”,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尋根溯源,在於馮唐譯本對讀者形成了冒犯,“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有了綠草,大地變得挺騷”……

  這樣的翻譯,實在是對讀者的既定審美,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名著名作不應拒絕新的譯法,儘管前面有了鄭振鐸的經典譯本,《飛鳥集》也有理由以新的面目示人,與新一代讀者的閱讀趣味銜接。但竊以為,名作翻譯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底線,即不能脫離原作者的真實意圖,把譯者的想法強加於作品之中,這已經不是翻譯,而是一種淩駕。

  馮唐對《飛鳥集》的翻譯,除了那幾首被網友特別拎出來的作品,在其他作品方面,的確為《飛鳥集》注入了新鮮的時代元素。但優秀的譯作,容不得“沙子”,而馮唐自己的個人趣味,在那幾首爭議譯作中,已經“淩駕”在了泰戈爾詩歌之上。可以説,這些譯作脫離了泰戈爾原作本意,這是翻譯的大忌。譯者如果有強烈的個人情緒表達,完全可以自己創作,沒有必要借翻譯渠道表達自己,否則很容易有“嘩眾取寵”的嫌疑。

  翻譯本身就是一個不斷丟失原始資訊的過程,再完美的譯作,也不見得能與原作媲美。也正是因為如此,無數譯者在翻譯時兢兢業業,既要凸顯自己的全部心血,又不能奪人之美,把不屬於原作的元素摻雜進去。盡力保持原作風貌,盡力表達原作者意圖,這是翻譯工作的根本,也是不可突破的底線。只有對原作保持充分敬意的譯作,才會贏得讀者的尊重。

  這些年,中國翻譯出版一直亂象叢生,有一年翻譯幾十本的“高産譯者”,有根本不懂外文直接改造別人譯本的偽翻譯者。但像馮唐這樣對原作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現象,還是極為少見。筆者認為,這樣的作為,和其他不負責任的譯者似無本質區別。

  譯者有個人愛好,隨便翻譯名作在圈子裏交流,可以理解。但出版社在出版立項時,應有更全面一些的考慮,不能盲目追星,不能為了話題性而對拙劣的譯法視而不見。讀者能接受泰戈爾,也能接受馮唐,但沒法接受把兩者混為一談。因此,馮唐譯作《飛鳥集》可以視為一次成功的行銷炒作,也可以視為一次失敗的出版個例。

  □韓浩月(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