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中國網際網路告別青澀
- 發佈時間:2015-12-17 04:29:25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翀
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進程,伴隨著許多令人難忘的時刻。當通過網際網路感受“天涯若比鄰”,當中國網際網路概念股屢屢被世界資本市場看重,當“雙十一”、“餘額寶”們、微信支付等讓越來越多的人欲罷不能,我們興奮,我們著迷。
還有一些時刻,同樣記錄在中國網際網路的年輪上:“熊貓燒香”肆虐、部落格微網志頻繁出現虛假新聞、“百團大戰”、“3Q之爭”……對此,人們也在問:網際網路怎麼了?未來的道路在哪?
21歲的中國網際網路,好像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在努力成長,也依舊青澀,經歷著挫折、迎接著挑戰。
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敘一敘自己的網際網路生活,這裡擷取的幾個人物和故事只是這些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幾個片段,勾勒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致脈絡。故事的後續,則是中國網際網路更精彩的明天。
一位政務微信小編的故事:
打開政府服務新窗口
穆亮是基層公務員,負責當地的文化資訊傳播。每天,他負責對一個網站、一個微網志和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內容進行更新:“現在哪個政府機構不是這樣的標配?”在他看來,中國網際網路21年的發展,是資訊傳播方式的轉變,“仿佛打開了一扇面對更多資訊的窗口”。
回想1994年,穆亮才剛剛念高中,對“中國接入網際網路”的重要影響後知後覺。第一次登錄網際網路,還是三年後進入大學,在學校的公共機房:“第一次知道註冊、知道聊天室、知道什麼叫‘天涯若比鄰’。”
但要説網際網路對他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工作。“2001年剛進單位的時候,我就負責宣傳工作,可當時單位的網站才剛剛搭建,誰都沒有想到今天會把網際網路上的政務看得如此重要。”穆亮是文科生,主要負責內容提供,記得當時單位還專門請了外部團隊負責網站構建,但對於DAU(日活躍用戶數量)、KPI(關鍵績效指標法)、PV(頁面瀏覽量)、UV(不同IP地址人數)這些詞,幾乎沒人清楚,“完全像天書一樣,誰知道會變成今天的工作成績考核?”
網際網路對資訊傳播的影響以及對政府工作的作用,穆亮卻感受到了。2003年孫志剛在廣州被收容時遭毆打致死的事件讓他深受觸動:“這次全國各大網路媒體都參與進去了,鋪天蓋地都是相關報道,最後督促相關部門偵破了案件,還為此修改了相關辦法。這件事讓我們看到,網路傳播的力量有多大,也讓我思考政府應該怎樣利用網際網路。”從那時起,穆亮不再把單位網站看做各種公文、報告的展示臺,而是希望盡可能把網站變成一個服務平臺,開出了各種互動窗口。
更大的變化在2010年,微網志開始走紅。“當時,註冊微網志的還是以個人用戶為主,但我們單位很早就開始了‘織圍脖’,雖然絕大多數內容都是風土人情或心靈雞湯,但發現還是吸引了大量粉絲,因為很多人發現,原來政府機構在網際網路上可以 ‘這樣講話’——大概是指比較接地氣吧。”穆亮説,沒有想到隨後政務微網志變成了政務工作“網際網路+”的標配,像他們單位這樣最早“織圍脖”的,成了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政府與百姓互動的典型。
來自CNNIC的權威數據也顯示,2012年是政務微網志發展的高峰:2012年10月底,新浪微網志認證的政務微網志數量達60064個,較2011年同期增長231%;11月11日,騰訊微網志認證政務微網志達70084個。
政務微網志之後,是微信公眾號。已經習慣通過微網志與百姓交流的政府部門,又看中了微信公眾號。“有時候我們都覺得每天發一條公眾號,遠遠不夠。”穆亮表示,眼下他經常研究像“上海發佈”這樣的政務公眾號為什麼能受粉絲歡迎,“什麼時候該‘賣萌’、什麼時候該嚴肅,哪些資訊要披露,哪些評論要注意,都要思考。如果説最早的網站是政府單向向百姓發佈資訊,那麼今天,政府面對的是隨時可能撒花也可能拍磚的粉絲,需要更大的智慧”。不過,他也有擔心,各種虛假資訊也通過網際網路傳播,“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應對各種網路謠言”。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濤甫指出,網際網路正成為意識形態競爭主戰場。眼下,主流意識形態與時俱進,價值輪廓更趨明晰,逐漸彰顯主場優勢。可是,非主流意識形態在網際網路空間鶯飛草長、非理性繁榮,也對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因為此,中國網際網路需要進一步規範網路空間的意識形態秩序。在保障多元意識形態表達權利、尊重意識形態生産與傳播規律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規範網路意識形態秩序,成為當下中國面臨的重要課題。他建議,在當下非主流意識形態與主流意識形態博弈甚為激烈的語境下,博弈雙方應盡可能祛除傲慢與偏見,少一些任性的自負,多一些理性的對話互動,最大限度地擴大共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網路空間意識形態新秩序。
一位BAT員工的故事:
感受飛速感受追趕的疲憊
已經從阿里巴巴離職的余麗依舊記得阿里巴巴,以及整個網際網路生態圈給自己以及周邊人帶來的生活變化。
“因為是員工,所以我大概是淘寶網的第一批客戶。”她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網購經驗:“第一次應該在2003年九十月份,買的是幾雙秋天穿的襪子。”那時候還沒有支付寶、快遞也不那麼發達,怎樣判斷賣家是否靠譜,著實讓余麗猶豫了好久。最終,她選了價格不太高的襪子:“收到貨後,感覺是一種意外之喜。”
讓她覺得網購很可能成為潮流的是在2004年:“當時在阿里巴巴內部,淘寶的發展速度已經非常快,又有了支付寶這個專門為交易安全設計的第三方工具,大家都覺得以前擔心的交易安全等問題都能解決,加上我們作為第一批買家已經在一年內體會到網購的便捷,相信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人都會喜歡這樣的消費方式。”
最刺激她的還不是淘寶買東西方便,而是當她想買一台筆記型電腦時。在IT公司上班的老朋友建議她:“去京東買吧,比去電腦商城買划算。”之前,余麗的網購金額大致在數百元,很少有超過四位數的;她很難想像數千元的電腦也能上網買:“萬一是次品怎麼辦?萬一運輸途中弄壞了怎麼辦?保修靠譜嗎?”但結果是,她在京東上買了一台惠普筆電,發現果真品質可靠、價格合理。
“既然連那麼貴的電腦都能上網買,還有什麼不能買呢?”這一想法果真在阿里巴巴隨後的發展中得到了驗證。不論是從淘寶網衍生出的淘寶商城,還是誕生了專門的促銷平臺聚划算……余麗意識到,淘寶網正從一個平臺變成一個生態圈,圍繞這個生態圈的既有買賣雙方,更有生産、行銷、支付、物流等一整條的供應鏈。
再後來,可以用“飛速”來形容電子商務的發展。第一年“雙十一”時,只有發起人阿里巴巴一家,如今卻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舉足輕重的人造節日。在此過程中,還有“618”、“雙十二”等各種電商行銷高峰,不僅推動中國電子商務成交額屢屢創下新高,還普及了移動支付、O2O等新的業務形態。
2013年,中國網路零售交易額達到1.85萬億元,超過美國(根據第三方調查機構eMarketer的數據,2013年美國網路零售交易額為25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66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
余麗覺得,電子商務只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之一。“比如支付寶的主要功能早就不再局限在保障交易安全上了,而是向線下滲透,還衍生出‘餘額寶’、‘招財寶’各種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由於騰訊、百度等大佬的參與,出現了更多的網際網路生活服務,比如各種O2O,這在當年很難想像。”
但她承認,從阿里巴巴離職的重要原因是“節奏太快、壓力太大”,“我想享受網際網路給生活帶來的便捷,但作為員工,也承受著巨大壓力,還要應對各種負面傳聞”。
對於中國網際網路的創新精神,外界一直持正面態度。但如何對待創新中出現的問題,社會上有許多質疑。對此,專家的意見是“不能一棒子打死”。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指出,中國網際網路的服務創新、産品創新自有其特點,在規範市場前,首先要認清特點。例如,相關服務和産品以本土電子企業為主,所以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性和顛覆性更強。但是,我國市場經濟、市場信用的法治建設是在成長中,虛擬與現實的法治環境同步建設,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此外,電子商務包括網際網路金融産業等,對創新和發展有更高要求,在創新能力強的産業基礎上,如何建立有傚法治環境難度確實也比較大。
基於此,阿拉木斯認為對於中國網際網路創新的管理,需要從三個角度進行考慮:一是立法的首要目的是促進發展,讓創新有法可依,使法治建設儘快跟上産業發展步伐;二是進行專項的法律整合,取代分散的部門規章管理辦法;三是鼓勵通過網際網路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建立新的模式。他還以網際網路打假為例予以説明:“電子商務雖然是虛擬的,但蘊含了大量的‘真實’,包括交易雙方的實名制登記資訊、信用資訊、交易情況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具有現實社會無法比擬的優勢;如果利用這些數據在現實社會打假,實現制假者、售假者‘一鍋端’並非不可能。”
一位部落格元老的故事:
中國怎樣為全球網際網路做貢獻
21歲的中國網際網路雖然年輕,但已屢屢在全球市場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少中國網際網路:1999年7月,中華網在納斯達克首發上市,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第一個上市的中國概念網路公司股;2004年,掌上靈通、TOM網際網路集團、盛大網路、騰訊公司等紛紛在海外上市,開始第二輪境外上市熱潮;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美國歷史上融資額最大規模的IPO,引發全球聚焦。
不過,這些海外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並非都得“善終”。比如第一家上市的中華網,也成為第一家申請破産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而阿里巴巴股價的起伏,也傳遞出海外市場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關注。
作為部落格中國和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有“中國部落格教父”之稱的方興東在網際網路領域工作了18年,部落格中國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實驗室對中國網際網路産業的洞察,讓他對中國網際網路的現在和未來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他看來,中國網際網路21年來的最大成就,就是産生了全球最大的網民群體,目前中國網民超過前8個發達國家的總和。其次,是誕生了世界級的網際網路巨頭,産生了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創新活力的網際網路産業,成為整個中國社會創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器。阿里巴巴上市後,世界前十大網站裏,中國佔據4家,與美國形成6:4的對比格局。而最大的遺憾是,直到今天,中國還沒有為全球網際網路精神作出獨特的貢獻,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還沒有在真正意義上“走出去”,全球化進程還比較慢。
2014年全球網民達到30億,方興東把它看作是網際網路的上半場。他認為,對下一個30億來説,90%將來自發展中國家,可以説是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所以,未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定要積極推進全球化,成為下半場的第一主力軍。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産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為全球網際網路做出貢獻的最好方式。在此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既要有全球視野,又要有網際網路精神,走出並超越中國原有內部市場的各種局限性,包括觀念、戰略和競爭策略。
中國網際網路要實現境界提升,要致力於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的創新中心和高舉網際網路精神的旗手。“我們應該把網際網路力量賦予每一個中國人,用網際網路的力量完成每一個中國人的蛻變,中國網際網路應該繼續引領中國的創新浪潮,成為中國轉型的催化劑,成為中國全球崛起的力量。”方興東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