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冷落“小眾作物”育種

  • 發佈時間:2015-12-14 01:33:1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澎

  選育一個農作物新品種需要多長時間?老一代育种家往往告訴我:十年育一種。此話不假,傳統生物育種技術就算依靠南繁加代,也需要花費育种家十年八年的時間才能選育出一個稱心的品種。

  這個問題對於新一代育种家而言似乎要相對輕鬆一些,依靠分子生物技術、電腦技術、奈米技術等高科技手段,篩選過程的人力、物力、時間消耗大大減少,三五年時間改進品種或培育一個新品種已經成為現實。

  然而南繁加代也好,生物技術也罷,這些加快育種速度的手段絕大多數都被用在大田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廣泛食用的大眾蔬菜作物等種植面積大、需求量大的作物品種上了。至於“小眾作物”,如水果、中藥材、區域性強的蔬菜、花卉等,其育種仍然只能依靠傳統育種方式進行,甚至有些作物由於種植條件的限制根本無法進行南繁加代。

  網路上曾經盛傳的一則謠言,“紫薯是轉基因農作物”,我為此諮詢過甘薯類育种家,他們不無遺憾地講,我國甘薯類作物育種還根本沒有走進基因時代,現在仍然在使用傳統育種技術。轉基因對於紫薯育種而言太“難”了。

  很多果樹育種者並不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大專家,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在生産種植中遇到困難,解決困難,從而一步步培育出了許多優秀品種。我們要為這些“土專家”喝彩,更要扭轉他們的育種現狀。高科技、大項目不能對“小眾作物”視而不見。

  國家目前不斷加大對種業支援力度,尤其在提升民族種業育種創新能力上,戰略導向和政策制定越來越明確。然而,這些科研投入、資金支援和扶持政策絕大多數都是針對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大眾蔬菜而言的,對於那些“小眾作物”育種的支援少之又少。

  “小眾”不代表沒人吃,“小眾”更不代表沒用,“大眾”“小眾”作物育種齊頭並進才能讓國民吃飽又吃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