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本擁抱製造業 想説愛你不容易

  • 發佈時間:2015-12-11 07:31:2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統計局本月發佈數據顯示,11月,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9.6%,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創年內新低。至此製造業PMI已連續4月低於50%。這組數據的公佈,使得製造業再次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一方面,製造業的數據不容樂觀;另一方面,《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規劃、創新創業、“網際網路+”等,又給製造業帶來了希望。我國的製造業究竟走向何方?金融的力量又會在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在資本眼中,製造業是一塊燙手山芋嗎?

  投資人稱製造業是轉型根本

  在最近舉行的2015投中年會上,國科投資董事總經理夏東説:“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根本,中國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中國有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只有製造業在産業分工當中獲得巨大的價值,才能解決這麼多就業的問題。正是基於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先進製造領域耕耘,我們還是很有收穫。”幾年來,作為中國科技投資是中科院下屬的機構,國科投資一直關注先進製造領域,有一半的項目在高端裝備和材料領域裏。

  投資人認為有很大發展,在行業中的企業也表示“很樂觀”。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賀東東則表示,站在一個行業級的應用角度看待未來,他們更多從智慧製造的角度、工業4.0的角度看未來商業模式的變革。“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關注的一個是物聯網,一個是大數據,再一個就是用戶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升級,從這幾個方面去看待我們的行業的一個轉型。” 賀東東表示,機會在哪取決於快速行業級整合和應用,而三一重工也更注重物聯網的發展。“中國在整個物聯網儘快能夠基於物聯網的基礎,把這些點狀的製造技術的製造能夠串起來,在應用場景裏面,在商業模式上面儘快做變革。”

  儘管我國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市場,企業也都摩拳擦掌,但最近的數據卻並不樂觀。國家統計局本週發佈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9.6%,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創年內新低。

  至此製造業PMI已連續4月低於50%,説明製造業經濟處於收縮空間。數據顯示,同上月相比,構成製造業PMI的12個分項指數均有所下降。具體到企業規模,大型企業好于中小型企業。數據顯示,大型企業製造業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在擴張區間呈現企穩走勢;中、小型企業製造業PMI為48.3%和44.8%,分別比上月下降0.4和1.8個百分點,繼續低於臨界點。

  不是冷也不是熱 而是轉型

  “技術革命所引發的人類生活模式的深刻變化。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慧時代的到來,我相信,無論我們如何預測它們對生活方式和業務模式的影響,實際的衝擊力都會比預想得更為強烈。” 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這樣感嘆技術帶來的衝擊。

  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約為6.6%,其中工業增長不足2%,而服務業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都超過10%。中國經濟的整體趨勢,在很多投資機構的組合中也得到了印證。

  以弘毅舉例,前三季度,建築材料、工程機械行業都在痛苦地下滑,而新近投資的服務和消費業企業都出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不管酒店行業還是線上旅遊。“我們也由此認為,中國處於經濟的轉型期而不是衰退期,是有冷有熱、冰火兩重天。” 趙令歡這樣説。網際網路作為技術、大數據作為工具、雲作為平臺,與線下的融合是不可或缺的,新舊融合是很重要的機會,這在零售、醫療、餐飲、差旅等行業都已經發生。

  關注技術變革帶來的長期價值

  與那些短平快的基金或投資項目相比,技術、裝備、製造業是一個長期工程。説起自己的投資經歷,啟迪創投合夥人羅茁在京北大學第一期開學典禮上這樣感慨:“我們主投技術型的公司,因為我們一幫理工男自認為了解技術,投技術型公司也算是成功,回報上百倍的、上千倍的公司也有。但也錯過了很多其他領域的機會,我們到今天也沒有改變,還在堅持這麼投。但策略上有了一些變化,因為有技術創新和面向大眾消費的,這兩者是有結合點。“對於投資市場來説,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定位。”堅持長期投資,簡單套利的事情我們不會幹。“和羅茁一樣信奉技術的基金不在少數。

  豐年資本創始合夥人常彬表示,整體的高端裝備製造需要時間。它本身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無論從單向技術,還是從總體技術來説,都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對於未來而言,我覺得中國高端製造要整體有一個提升,勢必要在各個單向技術的集合方面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中國高端製造在未來如果要在整個體系上有一個大的系統化進階,整合是一個大趨勢。

  ■專家觀點

  當前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面臨的難題

  文·秦 業

  在“網際網路+”時代,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基於網際網路的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在成為驅動製造業産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網際網路+”協同製造強調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及理念,促使製造企業、用戶、智慧設備、全球設計資源以及全産業全價值鏈之間的互聯互通與高效協同。即強調製造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加強企業內外部、企業之間以及産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同化、網路化發展,更多地發揮我國網際網路的比較優勢促進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提升我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網際網路+”協同製造是一個有機的生態體系,各環節之間的融合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由於網際網路與製造業之間有著各自不同的屬性和特徵,且不同環節、領域、企業的應用水準差距懸殊,使得當前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是側重消費服務的網際網路暫難滿足製造業生産性需求。當前我國網際網路服務主要是側重消費型,重在用戶體驗,發展的模式也是重市場開拓,輕資源和技術的研發與整合,這種網際網路基因與企業生産性需求存在較大差異。

  二是核心技術仍是制約我國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創新發展的關鍵。大量核心技術仍嚴重受制于國外廠商,製造企業在開展創新應用模式的時候往往受到技術瓶頸約束,由此導致我國製造業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受限,網路化、智慧化的生産組織能力薄弱。

  三是製造業企業資訊化水準參差不齊,很難形成通用的融合創新推廣路徑。我國大部分地區和行業仍處於以初級或局部應用為主的階段,且不同地區、行業及不同規模企業間資訊化水準差距明顯。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仍然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四是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供需雙方存在認識差異。因行業差異與專業壁壘影響,作為供需雙方的製造企業和網際網路服務企業對網際網路認識存在不同。一些製造企業或對網際網路創新理解不夠,缺乏開放共用的精神和自我變革的勇氣;或對網際網路思維認識盲目,迷失于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對製造業領域創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或固步于消費者端琢磨“眼球經濟”,或因缺乏對製造業生産的足夠認識而“不接地氣”。

  五是支撐創新轉型的舊體系改造和新産品推廣的專業服務不完善。如何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將既有生産運營、管理體系更好地與網際網路結合,是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化轉型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此外,相應的標準體系目前在行業上下游間暫未統一,介面困難,各方自行推動的標準建設帶來較高的重復建設成本,相關的政策法律也有所缺失。

  (作者單位: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