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西湖、評事街、門西 老城南想留住原住民

  • 發佈時間:2015-12-11 02:29:45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陵晚報記者 陸容容

  在經歷了自2006年以來的“大拆大建”、“鑲牙式保護”等舊機制後,南京老城南保護已進入了最後的掙扎。新一輪的規劃思路,明年起將以小西湖片區為試點進入實質性階段。更長的時間,更複雜多樣的方案,還需要居民自掏腰包,老城南此輪改造會獲得成效嗎?

  鮮為人知的中國動畫鼻祖故居

  1900年元旦剛過,南京夫子廟附近一個從事綢緞生意的小商人家裏,誕生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取名萬嘉綜、萬嘉綨,幾年後家中又添了兩個弟弟萬嘉結和萬嘉紳。

  那時候的夫子廟滿是各種小吃食、小買賣、小雜耍,畫像的、説書的、木偶戲、走馬燈、皮影戲……都是南京娃兒無限嚮往的所在。萬氏兄弟就是在這樣的滋養中,成長為中國動畫片的開山鼻祖。他們創作、執導的經典動畫片《鐵扇公主》、《大鬧天宮》、《漁童》、《人參娃娃》等,對幾代中國人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至今仍閃耀著不朽的魅力。

  2016年元旦將至。南京老城南箍桶巷31號,向南數十米就是新建的老門東倣古商業街,熙熙攘攘經過的遊人們並不知道,身邊這座毫無標識的破敗大雜院,正是赫赫有名的萬氏兄弟的故居。

  這個大院目前有兩戶人家和多位租戶。住戶陳先生告訴記者,這三進的大宅,現在只有最後一進仍是萬氏後人所有,但房主早已搬離,租給了外來客; 前兩進都是上世紀50年代收去的公租房。多年來,萬氏故居並未修繕、利用,也未進入過公眾的視線。

  讓原住民參與修繕,留在老城區

  萬氏故居與其所在的小西湖片區,正在迎來新的命運。

  小西湖片區,包括大油坊巷、堆草巷、西湖裏、市隱巷、朱雀裏、箍桶巷等,位於老門東與夫子廟之間,有著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作為南京劃定的22片歷史風貌區之一,小西湖不足0.1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保留著數棟明清建築,其中包括沈萬三故居、萬氏故居在內的3處文保單位、7處歷史建築,8條歷史街巷、14棵古樹和7處古井等。但房屋産權劃分複雜、人口密集,居民生活條件較差。

  近期在南京市規劃局的組織下,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東南大學三家高校,針對小西湖片區的改造,做了居民調研並出了5套規劃思路。這些“90後”研究生的方案,不少令人耳目一新。

  東南大學的方案中,就將萬氏故居打造成“中國老動畫展館”。南京大學的方案中,則部分重現明代小西湖園林美景。南京工業大學的團隊則提出:“用歷史滋養現代,帶動整個街區的活力”,這一方案得到了點評組專家、南京大學姚遠博士的極大讚許。

  南京市規劃局城中分局局長呂曉寧表示:這一輪規劃思路不再搞一刀切的拆遷,而是從厘清老房的産權入手,細緻摸底差異化需求,尋找各方的平衡點——針對公房、私房、文保建築不同的情況制定方案,改善公共基礎設施。

  其中,最根本的革新在於尊重希望留下的居民,補償自願搬遷戶。想留下的居民,則需要參與到自家屋子的修復工程中去,與政府共同拿方案出資金,“出資比例很可能佔小頭,預計不會超過50%。”

  不再“就地平衡”,沒有時間表

  根據呂曉寧的盤點,目前老城南還未“動”的,僅剩小西湖、釣魚臺、雙塘園、評事街歷史風貌區,和三條營歷史文化街區。姚遠博士統計過:“老城南風貌區僅剩1平方公里,不足面積50平方公里主城的2%。”

  小西湖,是新規劃思路的第一個試點。“小規模、漸進式、廣參與、多樣性”,參考的是北京楊梅竹斜街的成功先例。

  呂曉寧介紹,此輪集思廣益之後,或將由東南大學牽頭,其餘幾所高校配合,拿出具體方案,由秦淮區下屬的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公司落實。取得初步成功之後,將推廣至多個歷史街區。

  “這些沒有確定的時間表。不再要求區裏在單一項目上‘就地平衡’。”呂曉寧表示,所謂就地平衡,就是指區裏的拆遷安置等成本要在地塊內解決掉,按以往的經驗只有進行統一的商業開發才能做到。“現在的思路是:先虧錢做保護,用城外新開發地塊來補貼。這一次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歷史上欠下的債,現在必須要慢慢還上。”

  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公司副總董惠蘭表示,目前正在做居民意願摸底統計,並希望“市裏能給一些扶助政策,同時也需要建委、房産等多個部門的配合。”

  評事街等或參考小西湖模式

  評事街也正在靜觀其變。這裡是南京最著名的街區,明代《南都繁會圖》 所繪的南市街至北市街繁盛景象,據考證就在評事街一帶。而在旁邊的南捕廳商業街項目被學界批判並受到調查後,評事街的改造目前已暫停了一年多之久。

  呂曉寧向本報記者透露,評事街地塊已由清華大學團隊在做新方案,或同樣採用小西湖模式。

  疏散人口、厘清産權是第一步。去年,評事街89號建築被挂上了“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這座三進大宅原本擠了8戶人家,公租戶逐漸遷去安置房後,房子歸還給原私産所有人蘇氏家族。蘇氏一家表示:願意出資修房,留住祖宅。

  而在南京工業大學的搬遷意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小西湖的多數居民也願意在條件改善後留下。

  老門西片區,同樣在考慮引入新模式。胡家花園對面雖然已拆遷、新建倣古的商業街,但其背後還有不少未拆的街巷,或將得以保留。

  “文化是奢侈品。”呂曉寧感慨,一棟一棟的修復,比拆光了重建,需要數倍的時間、資金、精力。東南大學的小西湖改造方案預設了長達15年的時間,居民對此提出反對。事實上,誰也無法預料,如果按新思路,城南此輪改造的真正進度表,“如果各方配合順利,也許很快可以推進,畢竟這個思路是目前大家都可獲益的最好方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