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渴望自由呼吸的“藍嘴唇”

  • 發佈時間:2015-12-10 02:31: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穎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一二九

  肺動脈高壓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肺動脈壓力持久性增高,超過正常最高值時即為肺動脈高壓,分為原發性(或特發性)、繼發性兩類。患者由於心臟嚴重缺氧導致嘴唇、指甲都呈現藍紫色。因此,該疾病有一個極夢幻的名字——“藍嘴唇”。可惜的是,這個名字與性感無關,卻與生死相連。

  “肺動脈高壓,對很多人來説還很陌生,但它並不罕見,而且相當凶險。”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陳紹良教授介紹,因為病人外表健全卻行動受限。“他們因長期缺氧導致嘴唇烏紫,胸悶、氣短讓她們的每一步都無比艱難。”

  近十餘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肺動脈高壓的流行病學和發病機制,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深入研究,並關注其規範診治。但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效果始終不能令人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從單藥治療甚至聯合治療中獲益,致殘率和死亡率極高。

  據罕見病肺動脈高壓公益組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接受靶向藥治療的患者僅25%,接受其他藥物維持者56%,未用藥患者19%。而且目前,肺動脈高壓治療藥品未納入醫保,90%患者因無法承擔高額醫療費用中斷或放棄治療。

  多見於年輕女性

  肺動脈高壓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肺血管阻力進行性增高,右心壓力負荷增加,其致殘和致死率頗高,卻又極難診斷。它並無特異性症狀,常表現為活動後氣短乏力、胸痛、暈厥、咯血、心悸、下肢水腫、幹咳等。

  由於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甚至很多臨床醫生都還沒有這個疾病的概念,常被誤診為心衰、哮喘、慢阻肺等,大部分患者要看3個以上醫生,輾轉2—3年才能得到明確診斷,因此這一疾病素有“心血管系統的惡性腫瘤”之稱。目前全球有接近2500萬肺高壓患者,如果早期不加治療的話,患者的平均生存壽命只有2.8年。

  陳紹良解釋道,雖然這個疾病發病率不是很高,尤其是其中的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發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二。但是卻成為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的“殺手”,很多20—40歲的年輕女性,心臟卻像70歲老人,不能唱歌、不能爬樓、不能奔跑、不能喝可樂,甚至連繫鞋帶這樣的小事也隨時可能猝死。

  由於肺動脈高壓這個疾病確診越早,生存時間越長,因此早期診斷尤為重要。因此專家提醒,對於中青年市民,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氣急、呼吸困難、浮腫,應加以重視並及時就診。

  易誤診為冠心病

  “確切來説,肺動脈高壓不是一種病,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升高為核心發病環節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徵,導致右心負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進而導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張航介紹,大部分肺動脈高壓患者起病隱襲,發展比較緩慢,開始可能僅有一些氣短、胸悶,休息後可以好轉,不但患者對該病不易引起注意,而且很多基層醫生一聽到患者自述勞力性呼吸困難、憋氣等,就認為是冠心病甚至心衰。

  張航進一步解釋説,肺動脈高壓主要有兩種類型,即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和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原因是先天性的肺血管床發育不好;繼發性的肺動脈高壓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臟病,或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

  “患有先天性心臟並靜脈栓塞病史、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狼瘡、系統性硬皮病或長期使用抑制食欲的減肥藥的人群,罹患肺動脈高壓的概率將成倍上升。”張航説,容易得繼發性肺動脈高壓的主要是有原發病的患者,比如有先心病、瓣膜病、反覆的肺部感染的患者。對於年輕患者尤其要注意家族遺傳性和特發性。呼吸領域最常見的病因為慢阻肺和肺血栓栓塞症,若不積極治療原發病,易導致各種並發癥,給治療帶來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所以,這些人群要提高警惕,定期去醫院做體檢。同時,通過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營養的膳食,不要過胖和吸煙,避免勞累等方式來預防。

  此外,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動脈高壓也較常見。現在很多人以車代步,長時間坐著不動,容易導致下肢靜脈形成血栓,活動後血栓脫落,造成肺梗塞,繼而引發肺動脈高壓。

  治療有了新選擇

  一直以來,肺動脈高壓都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即便在醫療發達的美國,醫生也是束手無策。“一個正常人爬5樓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個肺動脈高壓患者6分鐘走100米都很費力。”陳紹良透露,在沒有靶向藥物前,患者確診後的平均生存時間僅為2.8年。研發了靶向藥物後,5年以上的生存率也只有65%。

  陳紹良指出,目前肺動脈高壓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大部分患者只能靠藥物維持治療,但這些藥物非常昂貴,一年下來動輒幾十萬元。此外,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不僅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大,有些患者壓沒降下來,反而産生嚴重的貧血。

  在這一情況下,陳紹良率先發明的“經皮肺動脈去神經支配術”為部分肺動脈高壓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出路。在第八屆左主幹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峰會上,記者了解到,“經皮肺動脈高壓去神經術”是地道的“國産”,也是全球獨有的。

  肺動脈高壓的成因雖然複雜,但多與交感神經的異常激活有關,而“經皮肺動脈去神經支配術”正是從交感神經入手,通過手術來緩解患者的病情。陳紹良在看到通過“去腎交感神經”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後,想到或許可以利用同樣的原理來解決肺動脈高壓,並經過反覆驗證最終發明瞭這一手術方法。經過臨床對患者的治療隨訪,該方法確認確實可以幫助部分患者有效緩解病情、提高生活品質,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目前已有90余例患者從中受益,其中包括2例美國患者、3例法國患者以及5例俄羅斯患者。

  陳紹良再三提醒市民,對於肺動脈高壓,最重要的還是積極預防、早期發現,這樣才能給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

  健康小帖士

  在小兒先心病的診治中,肺動脈高壓是最常見的並發癥和合併症之一。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兒童先心病中肺高壓的發生率約為25%,而複雜先心病中肺高壓的發生率約為50%。

  臨床上一些沒有早期治療的先心病患兒到8歲—12歲,已經産生了非常重度的肺動脈高壓,而且這種肺動脈高壓用藥物、手術不能逆轉,治療會有很大困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