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煉鋼爐前追夢人

  • 發佈時間:2015-12-09 05:28: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錕是古代一種優質的赤鐵。

  曹錕,一個有著碩士學位,從爐前工、操槍工、爐長、段長、調度長成長起來的車間副主任,生來就與鋼鐵結下不解之緣。

  練就火眼金睛

  早上7時40分,陽光下的武鋼股份煉鋼總廠看上去是金色的,地面上也有一層薄薄的金色粉末——這是煉鋼産生的氧化鐵皮。

  在有著7個液晶螢幕的調度室,記者見到了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煉鋼總廠二分廠煉鋼車間副主任曹錕。調度室的7個螢幕監控著鋼鐵冶煉的全過程,其中一個螢幕顯示著爐口火焰的收縮頻率和亮度。“這用來判斷鋼水的溫度,我看火焰的收縮頻率,就能判斷出爐內鋼水的溫度”。曹錕介紹説,“如果溫度不達標,這爐鋼水等級要麼下降、要麼廢掉,損失都是以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計”。雖然有專業設備進行溫度測量,曹錕卻練就了這樣一雙火眼金睛。此外,他還能用肉眼判斷出爐中翻滾的鋼花的碳含量。在2010年第五屆全國煉鋼工大賽中,他憑此絕技,零誤差判斷鋼水溫度,碳含量誤差也不超過0.01%,獲得實際操作第一名。

  曹錕練就火眼金睛非一日之功。2006年7月,從武漢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畢業後,曹錕被分配到武鋼二煉鋼廠工作,從此便紮根在煉鋼爐前。初上爐臺,他被那火熱的煉鋼場景、宏大的生産現場所震撼:操作室裏上百個操作按鈕在閃爍,各式各樣的機器設備在轟鳴,奔涌的鋼流在煉鋼工的操作下鑄成優質的鋼坯,一切緊張而有序。

  剛邁出校門的曹錕意識到,要想在煉鋼平臺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紮根基層,練就過硬的技術本領。“我的第一個導師説,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爐長,得沉得住氣,從‘低’做起。”曹錕回憶説。從那以後,煉鋼平臺上多了一個勤學好問、刻苦鑽研的身影。他先後拜車間高級工程師和車間資格最老的爐長為師,學技術、學管理,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掌握了轉爐合金、搖爐、加料、操槍和爐長五大工種的操作技能,完成了普通職工至少七八年才能完成的進步過程。

  從書生到爐長

  作為冶金專業研究生,曹錕理論知識豐厚,但在實際操作中,理論有時會不好用。在一次工序銜接中,他計算的理論時間與實際差別很大,結果要鑄的鋼水快澆完了,他這邊的鋼包車還沒有推出去。爐長連忙協調將鑄坯拉速降低,才將生産銜接上。一次交接班檢查,他由於疏忽造成氧槍粘渣故障,剛煉到第二爐槍頭漏水引起粘渣。那幾天天氣很好,不存在散裝料潮濕不利於化渣的情況,這讓他失去了警惕。爐長當時只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但那一眼令曹錕感到巨大的壓力。

  他開始努力學習技術操作知識,一般新手一個月要出幾次粘渣故障,但曹錕很快就再也沒有犯過錯,爐長第一次感受到這個爐前工的與眾不同。適逢班組抽調人手支援四分廠,爐長便安排曹錕做操槍工。操槍工相當於爐前主操,爐長不在時就替爐長安排人測溫、取樣、加合金、兌廢鋼等。曹錕説話溫文爾雅,還不習慣給他人安排工作。爐長過來一看,爐前亂哄哄一片!爐長怒吼一聲:“曹錕,你的蚊子聲音誰聽得見?主操就是主操,該怎麼安排就大聲喊出來!出了事我在後面頂著!”

  這讓曹錕深受鼓舞,這句簡單的話改變著他固有的思維模式。第二天,曹錕略帶靦腆地吼出了第一嗓:“加合金、上料!”一股令人懾服的氣勢從他身上發散出來,各崗位緊密配合,煉鋼按程式運作起來,爐長大喜:就要這個調調!

  6個月後,根據武鋼的人才培養戰略計劃,曹錕轉崗到甲班,他相繼熟練掌握了爐前、兌合金、加料、搖爐等各個工種,足跡踏遍爐臺的每一個角落。2009年,30歲的曹錕以理論、操作雙第一的好成績,成功競聘為車間甲班2號爐的爐長,成為煉鋼二分廠建廠30多年來學歷最高的爐長。

  曹錕想:我要當最好的爐長,煉最好的鋼!可爐長是沒那麼好當的,剛上任,他就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在轉爐加廢鋼時,由於爐口小,爐前工和天車司機配合失誤,6噸廢鋼料墜入渣車槽。當時曹錕腦袋“嗡”地懵了:那可是一堆廢鋼山啊!他和班組幾個人站在渣道內喘著粗氣,設法用鋼繩去拉大的廢鋼塊,小塊的用手一點點撿拾。可到了晚上11時多,他們還沒有幹完,上夜班的人就快要來接班了!其他爐子上的人聞訊趕來,在交班後紛紛留下來幫忙,半小時後,終於將渣道清理完畢。

  這次教訓讓曹錕深深明白,要做好一名爐長是多麼不容易,同時也懂得了團隊配合的重要性!

  以創新精神抗“寒冬”

  2011年,我國鋼鐵行業受到原料漲價和市場過剩的雙重影響,開始進入5年寒冬期。如何在市場上取勝?武鋼決定轉向高牌號取向硅鋼、高強度汽車面板及高性能鋼種的生産。作為爐長,曹錕深感責任重如山,逆流而上,不進則退。

  當時車間取向硅鋼HiB鋼的産量大幅提升,拿到冶煉標準後,曹錕感覺責任重大,從兌鐵到出鋼,有幾百個數據需要嚴格控制,特別是這個鋼種成分範圍狹窄,比如Mn含量浮動必須控制在百萬分之幾,有些合金哪怕加錯拳頭大小的一塊,都可能導致整爐鋼水煉廢。好幾種合金加料每次必須精確到0.1公斤,相對於整爐百噸鋼水而言,就像駕駛飛機高速穿越天門山,必須精準穩!

  曹錕帶頭對各項成分進行精確化,不斷優化各項操作工藝,確保班組每個人跟得上煉鋼標準的變化。在冶煉過程中,他保持清醒頭腦,眼睛緊盯爐膛,觀察各種成分不同溫度下火焰的變化……功夫不負有心人,擔任爐長期間,他實現了全年硅鋼煉成率100%的目標,並連續70多個月實現無任何鋼種的改鋼和回爐,不斷刷新班組紀錄。

  隨著武鋼公司品種結構的調整,曹錕憑藉過硬的專業知識水準,通過優化工藝,不斷給熔劑成本“瘦身”。他帶領團隊在2號爐進行了18個爐次的試驗,用部分石灰石成功替代了活性石灰。該試驗推廣後,全年可降低成本千萬元。近年來,他還先後參與推廣應用WESP工藝降低熔劑消耗、一鍵脫硫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取向硅鋼底吹氮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37個科技攻關項目。

  在煉鋼廠近10年的經歷,給曹錕巨大的成就感——操控價值上千萬元的設備,每爐鋼水價值近百萬元;算産出,一個月自己的團隊能創造兩三個億的價值。如今,35歲的曹錕身上有很多稱號——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中央企業青年五四獎章……他成了武鋼年輕人中的“技術派”偶像,廠裏新進員工紛紛向他學習,主動要求下到爐前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