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折騰記:有的不足10平米售價180萬
- 發佈時間:2015-12-07 08:1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萬一運氣不好,孩子搖號進了“墊底”校怎麼辦?成績好壞且不説,如果風氣不好,女兒學壞了怎麼辦?她立即焦慮起來——把孩子的前途交給運氣,這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
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裏寧可推遲一年入學也要讓孩子入讀名校的劇情,如今在天津有了現實版。
女兒小晨6歲半了卻還沒上小學,天津家長吳悅倒是一點兒也不著急。
今年她做了件“大事”。4月,她臨時決定把一家三口所住的紅橋區一套114平方米的房子賣了,在和平區買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熱門小學學區房。因為小學招生時新房還未交房,沒有房本,已滿6周歲的小晨錯過了今年入學季。
“只要能上好學校,晚一年怕什麼!”吳悅理直氣壯地回答來自親朋好友的質疑聲。
而促使她突然做出這個重大決定的,是今年年初天津出臺的“小升初新政”——取消一切選拔性考試、杜絕“小卷”(指天津幾所名校單獨命題招生——記者注)、公辦初中全部劃片就近入學。
對這個原本旨在促進教育公平、給擇校熱降溫的新政,吳悅有著自己的“解讀”:連初中都劃片了,買學區房“勢在必行”。
她絞盡腦汁地分析了各學區的優劣勢,還加入了若干個“小升初家長”討論群,討論來討論去,最終和一些家長達成了共識——在和平區上好學校的概率最大。
正是一批和吳悅有著同樣想法的家長,給天津市中心一些原本很火的學區房又“澆了油”。在天津,最熱門的小學學區房,均價已經炒到每平方米5萬元。有仲介甚至還推出不足10平方米售價180萬元的奇葩學區房,每平方米竟超18萬元。
然而,想入手動輒幾百萬的學區房,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説並不容易,都得經歷各種不同的“折騰”。
從大房子“蝸居”進“鴿子籠” 也覺得值
吳悅原來的房子,按照劃片可以上紅橋區一所還不錯的小學,從家走到學校也就10分鐘左右。
她原本已經規劃好孩子的升學路了:在家門口上小學,小升初時拼一拼,要麼通過“小卷”考上“市五所”(天津市教委直屬的5所重點中學,也是天津最好的5所中學——記者注),那可是全市好學生都削尖腦袋往裏擠的;要麼就平時抓緊點,按照平時成績和評優等排名,爭取能在區內上一所排名前兩位的初中。
然而今年初出臺的“小升初”新政,把吳悅的計劃徹底打亂了。
沒有考試、沒有排名、嚴禁跨區,連“走後門”都給堵得嚴嚴實實。全市各區把小學和初中劃成一個個學片,每個學片裏分別有幾所小學和幾所中學,而這些學校的教學品質和口碑則良莠不齊。
其實,小學免試劃片就近入學,在天津已經實行多年。可小升初全部“搖號”卻是頭一遭。也就是説,小學畢業後,沒有任何選拔和考試,所有學生可以通過填報志願、隨機派位,直接升入學片內的一所初中。
吳悅一看自己家所屬的學片,區內最好的初中並不在其中。剩下的都是她眼中“不怎麼樣的”初中學校,甚至還有“墊底”校。
萬一運氣不好,孩子搖號進了“墊底”校怎麼辦?成績好壞且不説,如果風氣不好,女兒學壞了怎麼辦?她立即焦慮起來——把孩子的前途交給運氣,這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
眼看孩子5月就要報名上小學了,吳悅經過幾天的深入“調研”,還是臨時決定——買和平區的學區房。
她的理由是:和平區好學校最多,小學就能打個好基礎;將來初中搖到好學校的幾率也大很多。即使運氣不好,搖號進了區裏最差的學校,也比其他區的差學校強!
為了防止炒作學區房,和平區在新政出臺之後隨即明確規定,自2015年起,熱門學校及學位短缺學校學區內,每戶6年內只有一個學位。
“以後好學校的學區房可更不好買了!”吳悅不禁對自己的決策沾沾自喜起來,“以後你想買還未必能買得到!”
吳悅一番苦心換來的40多平方米的新家,女兒看了卻並不滿意,“小得跟鴿子籠似的!”
這是中心城區學區房裏少有的新樓盤,因為是高層,出房率低,實際使用面積更是少得可憐。
“至少比那些老房子住著舒服多了吧!”吳悅有著自己的盤算。她打聽過了,這個樓盤從去年到今年,每平方米漲了七八千元,“將來出手肯定不吃虧!”
全家“接力”送孩子 每天都像接力賽
兒子上小學才3個月,李昊卻覺得日子過得“無比漫長”。為了讓孩子能到市中心最熱門的小學上學,家住南開區華苑居住區的李昊一家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折騰”。
去年,他拿出全部積蓄70萬元,又向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分別“集資”20萬元,再貸款50萬元,買下了位於市中心一所熱門小學的學區房。“走遍了周圍的仲介,160萬元是片內總價最低的房子了。”當時仲介告訴他,十萬火急!另外兩個客戶拿著定金就等著交錢過戶了!
李昊去看了房子,就是他小時候見過的“夥單”。也就是説,兩戶人家分別住在同一個單元房裏的兩間屋,共用廁所和廚房。
隔壁的鄰居把房子出租了,目前是3名外來務工人員把那兒當宿舍。李昊當時就想,這房子就是給孩子落戶上學用,一家人還住在現在的家裏,這樣生活品質也不會下降。
沒想到,孩子入學以後的日子,讓李昊感到苦不堪言。
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在地圖上顯示將近10公里,然而卻途經天津市早高峰最堵的幾個路段。開車既費時又不好控制時間,特別是學校坐落在老街區裏,周圍還有幾所學校,早上7點多堵得一塌糊塗,李昊決定每天乘地鐵送孩子上學。
每天早上,妻子負責做早飯,李昊負責送孩子上學:先是從家走10分鐘到地鐵站乘坐3號線再倒1號線,出站後再走10分鐘到學校。看著孩子走進校門後,李昊再一溜小跑乘地鐵去上班。可孩子下午4點半就放學了,李昊和妻子都還沒下班,接孩子成了難事。幸虧,孩子的大伯出手相助!
大伯剛退休,家又離學校不遠。他提出,可以每天下午去學校接孩子,然後陪孩子一起乘坐1號線直到換乘站,此時李昊也下班從單位趕到換乘站,剛好能接上孩子繼續乘坐3號線回家,大伯再自己乘地鐵返回。
“快崩潰了!一家人都跟著緊張兮兮,每天都像接力賽,哪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如此折騰又興師動眾的“送學路”,李昊一家已經堅持了3個月,覺得真的要堅持不下去了。為了能在7點半把孩子順利送進校門,李昊每天早上6點就得讓孩子起床,而妻子5點半就得起床做早點。
“大人吃點苦也就忍了,可孩子太小,覺得挺可憐的。”李昊無奈地説,開學才3個月,兒子已經感冒發燒兩次了,“就是這麼折騰病的!”
上了好學校 真能趕上好老師嗎
“如果家門口都能上好學校,誰願意折騰?”李昊的感慨,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免試就近入學,其實是《義務教育法》中早有規定的。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目前各中小學在辦學水準、教學品質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哪個家長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劃進差學校呢?
事實上,教育主管部門並沒有回避客觀存在的校際差距,明確表態,均衡教育資源、縮小學校差距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具體舉措包括,讓優質初中與普通初中結成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九年一貫制等。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配套政策,就是“讓教師和校長合理有序地流動起來”。這一舉措,真正戳中了不少家長的內心。畢竟,擇校就是為了擇名師。
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的錢霖,起初也四處打探學區房,可一番斟酌之後,最終決定就留在家門口上學。
她的觀點是,既然老師都流動起來了,家門口的學校也會有好老師了,如果費盡心力上了好學校,卻趕上從普通學校交換來的老師,“不就白折騰了嗎?”
那麼,教師流動能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育均衡呢?在一所普通初中任職的王校長表示,教師流動,更重要的是高品質地流動。他認為,現在的流動還不夠充分,需要加大力度,“應該真正讓名教師、特級教師都能流動起來。”同時,配套做好教師流動後的管理、評價、晉陞、考核和薪酬等問題,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
在一所優質初中校擔任班主任的張老師説,從今年首次小升初劃片入學情況看,以前我們招收的都是區裏比較優秀的生源,可劃片升學之後,把所有初中學校放到同一起跑線了。“現在我們的生源差異比較大,有不同層次水準的學生,對每個老師都是一個新的考驗”。
選“好的教育” 更應關注孩子成長
“目前,教育部門的舉措和家長的認識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南開中學副校長賀海龍認為,面對改革,家長應該保持平常心,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特別要回歸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來給孩子選擇學校。
他認為,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沒有比民主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平和的心態更重要的了。“如果家長太過功利,會無形中把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小學生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早早背上沉重的包袱,對他們的成長沒有好處。”
“教育不要錙銖必較。”賀海龍説,目前,教育均衡是必然趨勢,在現階段,應該正視校際存在一定差異的現實,但更要明確,孩子未來的發展主要靠自身努力和家庭教育。
對此,家長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有條件,還是盡可能給孩子最好的!”吳悅説,現在學校之間的差異是歷史上多年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大樓可以很快建起來,可老師水準的提升、教育品質的提高肯定需要時間,“我的孩子不能當這個犧牲品!”
而令家長趨之若鶩的“好的教育”,到底是什麼?一所熱門小學校長認為,大部分家長還是認為,好成績就是好的教育。在他看來,目前的評價方式過於單一,是導致家長“擇校熱”高燒不退的重要原因,“必須從只關注學習成績的單一評價,轉變為著眼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評價。”
“整個社會的心態都太急功近利,但教育不能這樣。”賀海龍説,“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怎麼就不算是幸福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