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施易地搬遷: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 發佈時間:2015-11-27 04:38: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保障性住房小區一景(10月12日攝)。雲南省近日出臺《關於加快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實施意見》。雲南將以整村、整鄉、整縣、整州推進和整族幫扶為平臺,改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重點加快395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的脫貧發展步伐,對987個佤族、拉祜族、傈僳族聚居村進行整村推進,對59個貧困民族鄉實施整鄉推進。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攝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遷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脫貧致富的步伐明顯加快,遷出地區生態環境同時得到有效改善,收到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應。”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政研室主任施子海説。

  作為我國開髮式扶貧的重要內容之一,易地扶貧搬遷旨在通過對生存環境惡劣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安置,根本改善其生存和發展環境,實現脫貧致富。我國自2001年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以來,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擴大”的原則,實施範圍由最初的內蒙古、貴州、雲南、寧夏4省區,擴大到目前的17個省份,困擾貧困人口多年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狀況,正不斷得到改善。

  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國共安排中央預算內補助投資231億元,搬遷貧困群眾394萬人,撬動了中央部門資金和地方投資、群眾自籌資金近800億元。今年,我國共安排55億元,支援搬遷貧困群眾91.65萬人。截至目前,國家累計安排易地扶貧搬遷中央補助投資363億元,搬遷貧困群眾680萬餘人。

  “總體來看,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副司長劉少軍表示,“十三五”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攻堅期,將進一步加強扶貧搬遷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援。“‘十三五’期間,國家已明確把易地扶貧作為推進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未來5年內,全國易地扶貧將再搬遷1000萬人。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按照有關方案,著手做好前期規劃編制工作”。

  劉少軍坦言,雖然易地扶貧搬遷效果顯著,但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解決的新問題,比如前期扶貧補助標準相對較低,引發“搬富不搬窮”現象的出現;比如在生態保護上與搬遷扶貧結合得還不夠,部分地區土地等生産資料出現不足等。

  目前,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易地扶貧搬遷需求的約1000萬人,主要分佈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荒漠化地區,其中西北荒漠化地區、高寒山區約300萬人,而西南高寒山區、大石山區約是400萬人,中部深山區約300萬人,這些都將進一步成為“十三五”規劃扶貧搬遷之中的具體考慮。

  科學有效的資金安排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的關鍵一環。據悉,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資金主要用於搬遷群眾的住房以及安置區(點)基本生産生活設施建設。各地立足安置區資源環境特點,按照現行制度規定,統籌安排到省(區、市)的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搬遷貧困戶後續産業發展予以重點支援。

  對此,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許昆林表示,“十三五”期間將在資源資金調配上作出調整。“十三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將根據“十二五”的情況進一步研究易地扶貧搬遷的籌資問題;通過創新資金保障方式,通過投融資機制建設,資金支援力度將大幅提升。

  許昆林透露,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國家扶貧辦、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研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籌資方案。可以肯定的是,“十三五”是扶貧攻堅的五年,這期間國家對於易地扶貧搬遷的扶持力度將會更大,在大幅提高相關標準的同時,配套資金規模也將數倍於此前。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編制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規劃,繼續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精確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政策協調指導,更加注重精準扶持,因地制宜探索搬遷安置方式,加大安置區建設力度,強化移民技術培訓,狠抓後續産業培育,促進遷出區生態恢復。

  “我們的目標是,真正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確保搬遷對象儘快脫貧,從根本上解決搬遷群眾的生計和發展問題。”許昆林表示,我們將按照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創新易地扶貧搬遷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著力改善生産生活條件,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努力提高搬遷群眾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