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險
- 發佈時間:2015-11-26 02:32:1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4歲的穆先生,是一個身高1米80左右的帥小夥。最近因為胸痛持續4個小時,找到了心內科醫生。當得知自己是心梗後,穆先生還滿臉不相信:“怎麼可能,我平時身體很好的,還酷愛運動。再説我家裏也沒有人得心臟病啊。”
醫生也很詫異,仔細詢問了生活習慣之後,才得知原來小夥子已有十餘年的吸煙史,每天半包。醫生懷疑,這是造成他心梗的主要元兇。
在“11·20心梗日”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霍勇教授表示,以前認為心梗是中老年人才會得的病,如今在該院心內科門診,30歲左右的患者已不少見,年齡最小的僅26歲。
由於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心肌梗死。每年秋冬季更是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高發時節。最新心血管病報告中指出,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在我國,每5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就超過250萬。
四種壞習慣讓年輕人“中槍”
在普通人的眼中,冠心病只是老年人才得的疾病,與年輕人沒有關係,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或者觀點。更讓人憂心的是,國內心肌梗死發病年齡明顯提前,二三十歲的冠心病患者已不罕見,有心肌梗死危險因素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而且心梗一旦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壞死程度往往更加徹底,對心臟的打擊更大,復發率也較高;相對來説,年老心梗患者的心臟在冠狀動脈病變長時間的“侵害”下,已形成一定的適應機制。
心梗“盯”上年輕人的危險因素中,吸煙是個非常重要但被忽視的因素,一方面煙霧中所含的細小顆粒會傷害血管和心臟;另一個方面,吸煙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閉塞,發生心梗。暴飲暴食也是原因之一,過多飲食會導致心臟血管急劇收縮,發生痙攣。如果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
數據顯示,中青年心梗的發病人群主要是腦力勞動者,有的人工作起來幾天都不休息。這種沒有規律、過於勞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從而誘發心梗。
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往往會集中到一起。人在緊張時,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交感神經興奮,這很容易引起心梗發作。
心梗不是沒前兆
來勢兇猛的心梗也是有前兆可循的,只不過有的人感覺明顯,有的人感覺不明顯。大概會有50%的患者會感覺到劇烈的胸痛,即胸骨中後段的壓榨痛,持續時間長的可達一兩個小時,短的四五分鐘甚至更短。
這種胸痛和普通的胸痛有什麼區別?心梗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間或中間偏左的地方出現心絞痛,有瀕死、壓迫感,透不過氣,臉色蒼白,大汗淋漓,像有重物壓在胸上。可持續5—15分鐘或以上,還有人會伴有出汗、噁心等症狀。霍勇表示,一般來説,胸痛持續20分鐘還不緩解要高度懷疑心梗,超過5分鐘就要警惕了,請趕快就醫,千萬不要拖延。
另外,有時心梗還會出現不典型症狀,表現為背痛、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視。出現上述症狀時,患者本人及家屬要格外警惕,最好馬上送醫,決不能硬著頭皮忍耐。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突發心肌梗塞的患者大部分都有基礎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在此,專家提醒,在氣溫驟降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別引起重視。對於身體健康的市民來説,定期體檢,心電圖可以發現一些異常,如果有需要再進一步做一些篩查,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生胸痛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心梗救治120分鐘
心梗的搶救需要闖過三道關,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運送,三是醫院救治,其中患者這關尤為關鍵,直接決定搶救成功與否。及時辨別心梗,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對於心肌梗死患者來説,時間就是生命,如何在發病120分鐘內開通血管至關重要。” 霍勇表示,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是降低心梗死亡率的關鍵。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是發病後120分鐘內,每拖延1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
霍勇透露,有數據顯示,患者心梗發生以後,大城市的患者50%是自己去醫院,25%的患者是別的醫院轉院過來的,只有25%的患者是救護車拉來的。有的患者誤以為自己開車去是一樣的,其實十分危險,而打計程車不能有針對性的把患者送到醫院,因為計程車司機並不知道哪家醫院最適合當前患者。
此外,很多網友都十分關心家庭急救怎麼操作。“網上流傳的一些家庭自救方法多是不靠譜的,包括躺下坐下、吃藥、吸氧等都沒有研究證明這些方式科學有效,而且如果患者一旦血壓低吸氧還有危害。”霍勇表示,目前經證明唯一有效的就是進行心肺復蘇,在急救醫生到來之前,可以把患者的頭往一邊倒,清除口中異物,保證患者呼吸暢通。然後試試他的頸動脈是否依然搏動,如果沒有搏動,就要給他做心肺復蘇。
四大“痛點”致心梗救治延遲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溶栓、早期再灌入治療等手段幫助梗死的血管重新開通,如果發現早,救治及時,成功率可以達到95%以上。但是,霍勇指出,儘管臨床上對於心梗的救治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遺憾的是在整個社會層面上的救治效果極不理想。
“造成心梗常得不到及時救治的原因很多,而患者延遲、急救體系延遲、醫療體系延遲更是心梗救治的三大‘痛點’。”霍勇分析説,首先是患者意識不夠,家屬猶豫不決導致就診時間延遲,患者實際就診時間平均在出現症狀5小時後;其次是現行的急救體系存在一定不足,只有10%—30%的心梗患者是通過急救車送到醫院的,而且現在的院前急救人員技術水準有待提高。最後是有些醫院內部設備陳舊,急救流程複雜,這些都影響了醫生的搶救時間。
另外霍勇還認為,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心梗救治模式,體系重於技術。與各醫院“單兵行動”相比,政府領導、協會立項的心梗救治項目可以發揮、整合資源優勢。政府層面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援、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各醫院建立胸痛中心,持續優化院前院內銜接流程,成立急救“綠色通道”,而在資訊化建設方面,應逐步完善數據庫,實現互聯互通,建立共用機制。媒體還應擴大宣教,提高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預防意識。
健康小貼士
心梗是冬季多發性疾病,大多有冠心病病史。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及便秘等都是常見誘因。
專家提醒,在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生活規律,禁煙,並進行適度的體育鍛鍊。多吃魚類、豆製品和新鮮蔬菜,不要暴飲暴食及酗酒。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過度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不良刺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