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擬“分層”篩選創新企業

  • 發佈時間:2015-11-25 02:31:2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 羅超)在證監會上週五制定併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之後,11月24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新三板”)發佈《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新三板企業將被劃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設置三套並行分層標準,滿足其中一條即可進入創新層。

  打破“唯利潤論”

  具體來看,第一條標準面向企業盈利能力,要求企業連續兩年持續盈利,凈資産收益率不少於10%等。第二條標準面向企業營收水準,要求最近兩年營收連續增長,股本不少於2000萬元等。第三條標準面向企業市值,要求最近3個月內日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等。

  對此,北京新鼎榮輝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三條標準從三個方面對優質企業進行了充分定義,打破了傳統中人們認為的只有賺錢企業才是優質企業的誤區。

  張馳分析稱,該標準和美國納斯達克的標準非常類似。“財務指標方面,或者要求利潤,或者要求收入,滿足一條即可,而沒有要求收入和利潤同時滿足。其中尤其以第三條標準更加激進,沒有收入和利潤的要求,而只有市值和做市商的要求。”張馳説,“很明顯,這樣的標準,是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並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的。”

  張馳分析稱,標準一適合傳統的盈利能力非常強的企業,即通常所説的成熟企業;標準二適合收入增長很迅速,但是尚未盈利的成長期企業;標準三則更加具有創造性,即收入、利潤都沒有要求,只要足夠受市場追捧,足夠交易活躍,那麼,就可以分入頂層。“類似于已經掛牌的恒大足球、仁會生物等,尚未有收入利潤,或者還處於虧損,但是由於投資人極度看好未來,交易非常活躍,照樣可以在頂層。”張馳舉例子稱。

  對於該分層方法,張馳表示這開啟了中國資本市場新的實踐視角,如果能夠順利成行,無疑將對現有的傳統資本市場思路進行顛覆式影響。

  徵求意見稿顯示,創新層企業將優先進行融資制度、交易制度的創新試點。

  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新三板對“創新層”公司的監管要求也趨於嚴格,要求該層公司披露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設置專職董秘,強化對公司董監高敏感期股票買賣、短線交易的管理等,大有向A股看齊的趨勢。

  未來層級還將優化調整

  徵求意見稿顯示,新三板規定分層的思路是“多層次,分步走”,每一層級市場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公司。未來將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再對相關層級進行優化和調整。

  11月20日,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研究推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管理機構開展推薦業務試點。同時,要堅持全國股轉系統獨立市場地位,公司掛牌不是轉板上市的過渡安排。

  昨日,新三板副總經理隋強表示,目前新三板分層很有必要。截至2015年11月23日,新三板共有4262家掛牌公司,並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隨著掛牌公司家數的迅速增加,掛牌公司差異化特徵日益明顯。此外,新三板掛牌公司可以採取做市轉讓或者協議轉讓的交易方式,掛牌公司的交易頻率、價格連續性等方面差異較大。

  隋強稱,總的來説,新三板掛牌公司在發展階段、股本規模、股東人數、市值、經營規模、融資需求等方面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差異,已具備實施內部分層的條件,有必要進行分層管理,通過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實現分類服務、分層監管,降低投資者的資訊收整合本。

  新三板創新層分層標準

  標準1

  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股東人數

  (1)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2)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産收益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3)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

  標準2

  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

  (1)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

  (2)最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於4000萬元;

  (3)股本不少於2000萬元。

  標準3

  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

  (1)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

  (2)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

  (3)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 解讀

  好企業將受到資金熱捧

  對於出臺的三條分層標準,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是毫無懸念的“高富帥”標準。多位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高富帥”的誕生將造成兩個層級之間的劇烈分化。

  按照標準,分層管理實施後,一些好的公司會進入“創新層”,而未達到標準的公司則進入“基礎層”。北京新鼎榮輝資本董事長張馳分析認為,分層制度推出後最大的影響就是,好的企業脫穎而出,短時間內將受到熱捧,大量資金追逐,甚至短時間內在頂層形成上百倍市盈率。同時,銀行、保險和信託的資金將介入頂層,進而拉高頂層的交易量。

  “分層推出之後,日成交額有可能從十幾億推升到上千億,頂層企業的流動性會立即改善,這都是可以預見到的。頂層將得到所有的政策利好,分到頂層就相當於政府背書了,所以會佔盡優勢,資源肯定會向頂層傾斜。但底層就苦了。”張馳説。

  對於停留在“基礎層”掛牌的公司而言,努力成長,進入“創新層”則成為其前進的最現實目標。張馳認為,分層後基礎層企業的定向增發將變得困難,市場會進一步分化,但這也可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當資源向頂層傾斜時,底層得不到資金,估值就會繼續下降,投資機會就會出現了。”張馳説。

  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秘書長李偉群認為,兩個層級之間出現分化是合理的。“分類方法將來會在實踐中及時調整和優化,另外,這也是對掛牌企業有了一個約束和引導,讓掛牌企業進一步規範和增強自身的發展實力。”李偉群説。

  新京報記者 羅超

  創新層並非轉板“綠色通道”

  儘管有業內人士將這一分層方案稱之為“高富帥”標準。但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創新層的設立並非新三板企業轉板的“綠色通道”。

  上週五,證監會表示將研究推出新三板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但北京新鼎榮輝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轉板將是最後推出的一個政策利好,需要等到競價交易之後才能實行。“只有到頂層交易很活躍,估值基本上接近A股時,那時才可能推出轉板。”

  多位業內人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們認為,轉板制度的真正落實還非常遙遠,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符合轉板要求的企業一定會出現在頂層。

  對於該分層方案,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其和之前市場傳言的分層標準基本相符,唯一齣乎意料的就是對成交天數做出了要求。

  方案要求,創新層在滿足上述三條標準之一的同時,須滿足“實際成交天數佔可成交天數的比例不低於50%,或者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表示,增加這條標準意味著創新層必須有活躍的交易或者有融資功能,這種引導思路是正確的,將來創新層出來後流動性一定會得到改善。

  張馳分析稱,新三板目前亟須解決的就是流動性問題。但不可能同時解決所有企業的流動性問題,所以要首先把頂層企業的流動性問題解決,這也將成為未來新三板政策紅利繼續釋放的前提。

  “分層是第一個推出的政策,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牽一髮動全身,有了分層才有後面所有的事情。”張馳説,“通過分層讓頂層的交易活躍起來,改善流動性,才有可能讓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這些大規模的基金進來,之後就是競價交易的推出。”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滿足標準一的企業數為65家,滿足標準二的企業數為460家,滿足標準三的企業為85家,剔除重復值後,滿足三套標準的企業共有532家。

  新京報記者 羅超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